希腊抒情诗人乔治逝世(1971年) |
进入贴吧参与讨论 |
|
Http://www.uname.cn 2006-11-15 18:31:00 点击数:
双击滚动 |
关键字:0929 |
|
|
1971年9月29日,希腊抒情诗人乔治·瑟菲里斯逝世。
1928年,法国著名诗人兼批评家瓦雷里的哲学散文《与台斯特先生夜叙》的希腊文译本问世,译者署名为“乔治·瑟菲里斯”,人们好奇地翻看着这本新书,书中深沉的哲学冥思和推理,激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但译者究竟是谁,却无从查考,因为“瑟菲里斯”这个名字还是第一次在诗坛上出现。
乔治·瑟菲里斯,本名乔治·瑟菲里亚狄斯,1900年生于小亚细亚的斯弥尔纳(一称伊兹密尔,今土耳其境内)。父亲曾在雅典大学任教,讲授国际法。他对诗歌相当爱好,曾经翻译和创作过一些诗歌,得过奖。儿子在职业和爱好方面受到父亲的一定影响。瑟菲里斯于1914年来到雅典,中学毕业之后进入雅典大学法律系。在1918至1924年问,他在法国求学,毕业于巴黎索尔蓬纳学院法律系,随后去过英国。1926年起,他开始在外交部任职。
瑟菲里斯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研究诗歌,对英、法等国当代诗歌有浓厚兴趣,翻译了不少作品。他在《与台斯特先生夜叙》的希腊文译本出版之后,又于1931年3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题为《转折》。20年代,由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的种种原因,希腊诗坛笼罩着一股消极和颓废的气氛,许多人对现实感到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现实是空虚的,将来是不可理解的,只有过去才是永存的,也只有对过去的回忆才能给绝望的心灵带来某种快慰。身体的疲倦,精神的痛苦,生活的漫无目的等,成了诗人经常描写的主题,借以抒发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忧郁。瑟菲里斯的诗,语言比较简朴,形象比较新颖,给充满悲吟的诗坛带来某种生气。他的诗有着法国象征派诗歌的烙印,诗中深沉的感情、对人生的冥思和探索,明显地反映了瓦雷里对他的影响。诗人热情地追求生活,似乎在生活中找到了什么,但当他进一步探求时,却又茫无所获。实践使他意识到,生活本身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单纯,明净,美好,它是神秘的,深奥的。他的《弃绝》是富有代表性的一首:在神秘的海岸上,如银鸽泛着片片白光,午间炎热,我们口干舌燥;海水却咸涩难饮。
在金色的沙滩上,
我们写下了它的名字;
怡人的海风阵阵吹来,
抹去了我们的笔迹。
我们真诚地,真诚地,
怀着痛苦和热望,
迎接生活!呵,错了,
我们只好改变了生活。
这诗中流露的虚无主义和失望情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这也是时代的烙樱1932年诗人发表的长诗《水池》,其思想倾向也与他的第一部侍集《转折》相近。
30年代是瑟菲里斯诗歌创作渐趋成熟的时期。这时他潜心研究英、美现代诗歌重要代表人物——英国诗人托·斯·艾略特的作品,译介其作品,在艺术观点方面受艾略特的影响比较大,1935年出版的诗集《神话和历史》是他的优秀诗集之一。该集收了《信使》、《水井》、《阿尔戈船英雄》、《南风》、《迁移》等诗作24首,书名直译应是《历史于神话之中》。诗人在前言中说:“我选定这个书名,是考虑到该集的两部分的含义:神话——因为显而易见我利用了某些神话成分;历史——因为我想使我表达的、不依赖我而存在的事件及故事中的人物,互相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这24首诗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1919至1922年,希腊和土耳其两国因领土问题交战,希腊军队在小亚细亚一败涂地,诗人的故乡斯弥尔纳也在这次战争中变成一片废墟。这一事件在许多希腊人的心里留下了悲惨的阴影。在战争的硝烟中,诗人童年时代的理想世界化成了灰烬,他所喜爱的一切被毁灭了,留下的只是一丝“微弱的回光”,这一悲惨景象激起诗人的无限痛楚,他对民族前途充满忧虑,这一点在《神话和历史》中得到进一步的表现。诗人在现实中复活历史,同时又将现实蒙上一层神话的色彩。他在诗中通过虚构的艺术形象,回顾了历史,再现了神话,让历史事实与神话传说交错在一起,诗中主人公甚至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一起航行,目睹了许多历史悲剧和古代文明的动人画面,从而使人们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现实,勾起内心难以泯灭的哀愁。
1940年,诗人将他在1937至1940年间写成的诗汇集出版,题为《航海日志》。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已经蔓延,诗集中有些诗,如《我的太阳》、《最后的一天》等,描绘了一幅幅被法西斯奴役的苦难画面。而人民在灾难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精神鼓舞了他,使他看到了摆脱灾难的希望。他在这一时期的有些诗中,表现出了愤激的感情。这在他以前的诗中是少见的。诗集中有些诗仍以古代神话和远古历史传说为题村。诗人认为,时代的变迁不会把古代文明完全毁灭,在古代残留下的废墟里包含有对未来生活的遗训。他觉得,不应把历史看成是已经死亡了的东西,而应是仍然存在井与现实共存的东西。诗人通过传说和历史,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感受。1940年,诗人还曾出版过诗歌《习作》,收集了他在1928至1937年间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瑟菲里斯随希腊政府流亡国外。他这一时期的诗歌,表达了对本民族和世界命运的焦虑和渴望正义获得胜利的急切心情,他歌颂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在以前的诗歌中经常流露出来的忧郁情调,这时有所减弱,诗歌的形式也变得较为通俗。1944年他创作了《航海日志》的续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诗人回到雅典,1947年发表《画眉鸟号》诗集。诗集的名称取自在大战中被德军击沉的一艘船的名字,诗的最后部分歌颂了光明。这部诗集受到普遍好评,1948年以后,诗人主要从事外交工作,曾担任希腊驻西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参赞或大使。1957至1962年,他任驻英国大使,这是他最后的外交任职,此后便退休回雅典,1955年,他出版了诗集《航海日志》第三篇,他还曾发表过一些诗作,但数量不多,1950至1980年间,他的诗集多次再版,有些诗被谱成歌曲,流传很广。
瑟菲里斯在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还翻译、介绍过许多欧美作家的诗歌,除英国诗人艾略特之外,还有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罗朗·特·瑞奈维尔、皮埃尔一让·茹夫等人的作品,他对美国诗人庞德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瑟菲里斯是当代希腊著名诗人。早在1946年即获得以希腊著名诗人帕拉马斯命名的文学奖,1960年曾得到英国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6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这是由于“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这些诗篇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瑟菲里斯于1971年9月29日病逝,希腊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
|
|
|
|
|
|
|
上述资料仅供参考,如果发现我们的数据有遗漏之处请告诉我们! 参与讨论和修订资料 |
【返回上页】【发给好友】【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