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撖姓来源 |
撖姓起源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止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改字部首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汶上),世称阚止,他的后代便以祖上封邑为姓,形成阚氏。在史籍《姓苑》中记载:“撖,今河内有之。”在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明撖仁亮,宣德举人。”南朝宋国著名思想家、史学家何承天在著写的《姓苑》中所指“河内”,即为当时的河内郡,其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市、温县一带。至于撖氏的姓氏读音,在典籍《唐韻》《集韻》中标注得很清楚:为“胡黤切”,即读音为kǎn,与阚氏的姓氏读音相同。 |
|
撖姓郡望堂号 |
郡望天水郡:天水在西汉时称上县,属陇西郡,汉武帝时置天水郡,天水属大水郡所辖;东汉时天水郡改为汉阳郡;三国时为蜀魏相争之地。以后归属虽有变化,但天水之名始终末变。会稽郡: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原越地称大越,隶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 堂号等待补充 |
|
撖姓家乘谱牒 |
暂无! |
|
撖姓迁徙分布 |
迁徙分布等待补充 |
|
撖姓历史名人 |
历史名人撖 驷:(生卒年待考),字玄阴;敦煌郡人(今甘肃敦煌)。著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大臣。聪敏过人,博通经、传,过目成诵,曾注王朗的《易传》,另撰有十三部州志。当时北凉国王沮渠·蒙逊很看重他,曾任他为秘书考课郎中,专门负责点校经籍,勘定了诸子百家三千余卷,后官至尚书。撖仁亮:(生卒年待考),河内郡人(今河南温县)。著名明朝宣德年间举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