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丰子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浙江崇德人。
|
丰子恺,1898年(清德宗光绪24年)在杭州出生
先祖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他是长男,排行第7,有6个姊姊,1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但两个弟弟皆早夭。
丰子恺为在读师范时期,有两位恩师。一位是艺术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预科班二年级时,上李叔同教授画石膏像课,丰子恺沉迷其中,画艺进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并学习绘画理论。也向李叔同学习音乐,苦练钢琴。夏丏尊当时在第一师范本任舍监一职,后改任为国文老师。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艺写作闻名,对学生教导甚严,写作文时要求“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
1919年,丰子恺自第一师范毕业,出国深造学习美术是他的理想。于是他卖祖产,并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钱,到东京展开他的留学生涯。丰子恺的日语是向两位曾留日的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学习的。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但某日,他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竹久梦二是日本一位自学成功的画家,专攻简笔漫画,在当时可谓自成一家。竹久梦二的画构图技巧来自西方,但画趣却是东洋味。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
丰子恺在日本游学10个月,盘缠用尽后不得已返国。回国后迫于家计他再执起教鞭,授课讲学。平日在教学之余,开始从事英、日文的翻译工作。丰子恺创作漫画的动机,先是因校务会议过于无趣之余,他便观察同事不同的姿态,回宿舍后画成图稿,颇觉有趣,便开始尝试其他内容。朱自清与俞平伯合办一份刊物《我们的七月》,他便向丰子恺要了张画,刊登在1924年的期刊上。那一幅图画题目为“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办《文学周报》的郑振铎的注意。
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郑振铎给这些画定了“子恺漫画”的标题。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丰子恺回到杭州定居。
1949年到香港举行画展。
后来丰子恺一直住在上海。
1960年,上海市中国画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
1961年到1965年,他翻译日本古典名著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长女丰一吟协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发(9月诊断为右叶尖肺癌);并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恶化,同年9月15日12时8分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8岁。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书面通知送交长子丰华瞻。
丰子恺称他一生之中有四位“良友”相随,即:烟、酒、茶、唱机。“老烟枪”这个称号对丰子恺而言是不为过的使他在早年得到肺结核,医生嘱咐须戒烟,不得已只好努力减到一天六、七根。酒,对丰子恺而言,喝酒是为了兴味,是一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真情流露,所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感觉之间。喜欢唱机,乃是喜欢聆赏音乐。酒可醉人,茶可醒人。茶,是丰子恺书房中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
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续笔》、彩色画册《子恺漫画选》、漫画集《子恺漫画》及首册音乐理论著作《音乐的常识》等。译作有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夏目漱石选集;俄国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柯罗连科《我的同时代人》;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落洼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
他的散文《渐》被台湾龙腾版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第2册收录,台湾教科书开放民编前的国立编译馆版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也曾收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