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性别: | 男 |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1995) 中国国民党(1938—1949) |
出生: | 1893年10月16日 浙江绍兴 |
逝世: | 1995年12月9日 (102岁) 北京 |
经历 | |
孙越崎(1893年10月16日-1995年12月9日),中国二战前后实业家。他也曾在国民政府孙科内阁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何应钦内阁内任经济部长等部会首长。1950年代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重要成员。
|
孙越崎189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县平水乡同康村,父亲孙延昌(字燕堂),原名毓麒。
17岁时,孙越崎考入绍兴简易师范学校,1911年底毕业,到一所小学义务任教一年,在此期间与葛采湘结婚。1913年,孙越崎进入上海复旦公学中学部学习,结识了教师邵力子、同学罗家伦、俞大维等人。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孙毓麒因而改名越崎。1916年,孙越崎从复旦公学中学部毕业后,进入天津北洋大学文科预备科学习,,后再父亲的劝说下考进矿冶科学习。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他和马骏、谌志笃、沙主培作为天津学生代表与直隶省长曹锐交涉。由于参与五四活动,并拒绝写悔过书,被开除学籍。之后,孙越崎在蔡元培的帮助下转入北京大学学习,1921年毕业,取得工科学士的学位。毕业后后,孙越崎回绍兴休养两年,期间妻子葛采湘病故。
1923年秋,孙越崎在东北参观了抚顺和本溪的煤矿、昭和钢铁厂等。1924年初,中俄官商合办的穆棱煤矿(现鸡西矿务局),在督办尹蔡运的邀请下,孙越崎参加了的穆棱煤矿的创建工作,被任命为中方矿务股长兼机械、工程股长。五年半后煤矿建成投产。
在此期间,孙越崎与王仪孟结婚。在穆棱煤矿,孙越崎结识了前来调查的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并在瓮文灏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矿冶工程学会。孙越崎编写了《吉林穆棱煤矿纪实》一书,1930年由中国矿冶工程学会出版,瓮文灏作序。[1]
1929年秋,孙越崎赴美留学,在斯坦福大学采矿系学习,考察了旧金山的金矿和洛杉矶、休士顿的油矿。为了考察美国东部的煤矿,1931年9月,孙越崎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考察了美国著名的煤矿。回国途中,他又绕道欧洲,花了40多天考察了英、法、德等国的采矿业。1932年7月,经莫斯科和西伯利亚返回哈尔滨家中。孙越崎不愿定居在日本统治下的东北,在家呆了不到20天就南下来到北平。
1932年11月孙越崎应翁文灏之邀,到南京在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前身)任专员兼矿室主任。1933年3月,孙越崎在津浦路沿线调查煤矿资源,写成《津浦铁路沿线煤矿调查报告》,9月,孙越崎和严爽被派往陕西考察石油。1934年春,得知陕北有油后,国防设计委员会下成立陕北油矿勘探处,并命孙越崎为处长。在陕北延长县,孙越崎购置钻机,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油矿钻井队,并打出了油井,炼出了汽油。
1935年4月,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占领了延长县,接管了延长油矿,延长油矿成了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工业资源。
1934年秋,河南焦作中福煤矿濒临破产,中福煤矿由中方中原公司和英方福公司联合组成,瓮文灏被任命为整理专员,孙越崎被瓮文灏邀请前去担任总工程师。瓮文灏和孙越崎一起提出了10条《河南中福煤矿整理办法》,如“整理专员受蒋介石委员长节制”;“原董事部完全解散。经理、协理、董监各员概行停止职权”;“在矿区内派得力军队或保安队负保护之责”;“焦作工学院和中小学没有移交省县接管,教育经费仍有中福煤矿支付。”。孙越崎着手整理,很快扭亏为盈,1935年,中福煤矿年产无烟煤达100多万吨,同年10月,孙越崎接任整理专员。1936年,孙越崎被中福公司新董事会聘为总经理。
七七事变发生后,孙越崎决定把煤矿设备拆迁到四川,他说服了中原公司董事和英方代表南迁。将大部分中福煤矿的设备拆下并抢运到汉口,并借助四川民生轮船公司运送到四川。孙越崎以这批南迁的设备与民生公司、资源委员会、盐务总局和四川银行界等合作先后创办了天府、嘉阳、威远、石燕等4个煤矿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1941年3月,孙越崎被任命新成立的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受命创建玉门油矿,开始采购钻井,开采和炼油的设备进行建设。1942年11月,玉门油矿已经完成该年生产汽油180万加仑的目标,为抗战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孙越崎被誉为煤油大王。1942年8月,蒋介石在胡宗南的陪同下,来到玉门油矿视察,听取了孙越崎的介绍。1942年夏,因经营玉门油矿卓有成绩,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孙越崎金质工程奖章[2]。
孙越崎于1938年加入国民党,1945年5月,在中国国民党六大上,孙越崎当选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孙越崎辞去四川4个煤矿和甘肃油矿局总经理职务,作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前往东北接收东北地区的重工业,接收了东北电力总局,鞍山钢铁公司,抚顺矿务局,本溪煤铁公司,小丰满水力发电站,阜新、北票煤矿及沈阳机械厂等数十个企业。同时,孙越崎还兼任行政院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局长。
1947年1月,孙越崎辞去了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局长及交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的职务,担任资源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5月,孙科内阁内,孙越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1949年3月,何应钦内阁内,孙越崎任经济部长兼资委会主任委员。
1948年底、1949年初,孙越崎没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将工厂拆迁到台湾,而是带领资源委员会留了下来。1949年5月底,孙越崎辞去经济部长和资源委员会主任的职务离开广州,前往香港。1949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被国民政府以叛国叛党罪通缉。
1949年11月4日,孙越崎携家眷经天津回北京。1950年3月,他由邵力子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任民革中央委员。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仍为该党派重要成员之一,并曾当选常委、副主席、监委会主席、中央名誉主席等职。
1995年12月9日孙越崎病逝于北京,终年103岁。
孙越崎有两任妻子。1912年,他和诸暨县柳坞村的葛采湘结婚,虽是指腹为婚,但两人感情很好。1923年葛采湘病故,留下一子一女。1926年8月26日他和天津师范毕业生王仪孟结婚。1996年1月10日,夫人王仪孟在孙去世一个月后也因病逝世。王仪孟是孙大武和孙叔涵的母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