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1959年─1976年 |
性别: |
男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出生: |
1886年12月1日 中国四川仪陇客家人 |
逝世: |
1976年7月6日 (89岁) 中国北京市 |
配偶: |
萧菊芳(1912年--1917年) 陈玉珍(1917年 - 1927年) 伍若兰 (1928年 - 1929年) 康克清 (1929年 - 1976年) |
经历 |
|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已故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在抗日战争期间,被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
- 1 早年
- 2 统帅红军
- 3 抗日战争
- 4 国共内战
- 5 中共建政后
- 6 个人生活
- 7 其他
- 8 朱德理论著作
- 9 相关网站
- 10 参考资料
|
早年
1886年12月1日,朱德生于四川省北部山区仪陇县乡间一户客家人贫苦农家。少年就读于私塾,1905年(19岁)用“朱建德”的名字考中秀才。次年清朝即废除了科举制度,于是进入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1907年前往成都,进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就读,一年后毕业,回仪陇县当小学体育教员。
1909年,朱德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加入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后参加了辛亥革命。
- 1915年——在蔡锷滇军中参加护国战争。
- 1917年——因战功升至滇军旅长,军衔为少将。后任云南省警察厅长、宪兵司令。
- 1921年——朱德离开军界,外出学习。
- 1922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孙中山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朱德出面组织桂军、滇军攻打陈炯明。朱德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又面见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认为他军阀气息太重,不愿接收他为共产党员。朱德后留学德国格丁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1922年10月,朱德在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经周恩来介绍,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25年——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驱逐。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
- 1926年夏——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后参加北伐。
- 1927年初——受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建国滇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之职,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
统帅红军
- 1927年8月1日——以国民革命军第9军副军长、南昌市公安局长身份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南下,朱德奉命率第25师留守广东大埔县三河坝,辗转投奔驻守韶关的滇军故旧范石生。
- 1928年1月——朱德与陈毅在湘粤赣边境发动湘南起义。
- 1928年4月——湘南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农民军队会师于宁冈砻市,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朱德是游击战十六字诀的主要提出者。
- 1928年夏,朱德指挥红军在龙源口一举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这是红四军成立以来取得的较大的胜利。
- 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被称为“朱老总”。
- 1930年——1931年,朱德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反国民革命军对红军的围剿胜利。初步开始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 1932年——朱德、周恩来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从游击战向大规模山地运动战转变,技战术水平有质的提高。
- 1934年1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 1933年——1934年,朱德、周恩来、博古、李德等指挥五次反围剿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开始长征。
-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8月,朱德离开中央红军,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张国焘另立中央,因朱德的反对没有奏效。
- 1936年10月——朱德、贺龙、任弼时、张国焘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朱毛会面后,毛泽东称赞他对张“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抗日战争
- 1937年8月——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朱德出席蒋介石主持的南京国防会议。8月25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
- 1937年9月——朱德率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五台,指挥八路军抗战。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摧毁日军阳明堡机场等胜利。后八路军总部先后在山西临汾、古县镇、武乡等地驻扎。朱德在山西前线期间,还兼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麾下副司令长官和东路军总指挥。
- 1940年——朱德从前线返回延安。
- 1941年——中央决定成立书记处,朱德是三大书记之一。
- 1945年——中共七大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报告。
- 1945年8月——在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和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之后,朱德向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军队下令,向日军展开大反攻,要求敌后战场的日军向当面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投降。
国共内战
- 1946年——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 1947年2月——在国共内战期间,由于胡宗南的军队进攻陕北,朱德、刘少奇率中央工委离开延安,开赴河北西柏坡。朱德指导华北野战军举行了清风店战役和石门(即石家庄)战役,这是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标志着解放军攻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中共建政后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 1950年——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 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于十大元帅之首。
- 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
- 1959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直至1976年逝世。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朱德被免去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降为军委常委,从此淡出军界。文革期间,朱德曾被造反派列为“大野心家、大军阀”,受到冲击,勒令交代反毛罪行。不过,朱德仍被列入中央政治局。
1976年6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等候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吹冷气过久而感冒[1]。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朱德在北京因感冒并发症去世,年89岁。当时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为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七月六日下午三时一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
朱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朱德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朱德同志对建设和发展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