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性别: | 男 |
---|
出生: | 1946年2月 四川省成都市 |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经历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所属学部 | 化学部 |
---|
专业 | 物理化学 |
---|
当选年份 | 1991年 |
---|
朱清时(1946年2月-),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1998年—2008年 )。
朱清时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院士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激光分离同位素研究,用激光光压偏析法分离锂同位素取得成功。1980年代以后,在激光光谱学、分子高振动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取得一系列一流的研究成果。1990年代中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对单分子化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近几年来,他大力倡导“绿色化学研究”,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朱清时院士曾于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学术杂志《光谱化学学报》(Spectrochimica Acta)设立的汤普孙纪念奖、安徽省2000年度重大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奖。朱清时还荣获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近年来,朱清时的思想中非主流科学的成分日渐增加。其著作《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1]认为“以‘整体论’为指导的东方科学思想将成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灵魂”。他主张“复杂性科学观”,认为是中医学“科学性之谜的钥匙”。2003年8月,他在与友人刘正成谈话时提及西藏的达隆活佛可以“(几个月中)……就连这些东西都不吃了。吃石头磨成的粉,闻周围野花的气味,就能够吸收营养。”他认为这种辟谷是“佛教的这种修炼其实是两千多年来人类做的一种实验:心理的活动产生了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过去的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和心理学都无从解释。”[2]对此新语丝网站专辟了“朱清时迷信事件”专栏[3];中国科大BBS上有不少学生声援朱清时[4]。
2008年4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题为 “‘高校评估该停了’专访中科大校长朱清时”的报道[5],引起了广泛关注[6]。
2008年9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华同志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干部大会上宣布,国务院任命侯建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由于年龄原因,朱清时不再担任校长职务。
参考文献
前任: 汤洪高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98年6月—2008年9月 | 继任: 侯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