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国平,男,汉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中文名 李国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成都气象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学历 博士 专业方向 灾害性天气系统动力学,陆面物理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李国平1979.09----1983.07,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本科学习,获理学学士。1983.07----1985.07,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助教。1985.09----1986.0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1986.07----1988.07,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作硕士论文,获理学硕士。1988.09----1991.05,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助教。1991.06----1993.1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讲师。1993.11----2000.1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任教,副教授(破格晋升)。2000.12----至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任教,教授。1996.11----1996.12,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MRI)短期高级访问学者。2002.09----今,西南交通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2003.02----2003.03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短期访问学者。2004.04----2004.10 ,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访问教授。1993.06----1998.05 ,任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党总支副书记。1998.06----2001.07 ,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原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党总支书记。2003.04----2004.12 ,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系主任。2005.01----至今,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主任。
主讲课程编辑 播报研究生课程《高等大气动力学》,《现代大气科学前沿与展望》。本科课程《地球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学》,《动力气象提高》。
出版图书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
作者名称 李国平
作品时间 2007年02月01日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是2007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国平。
【RT5】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 李国平 气象 9787502942847
¥17.60 ¥22.00
服务由当当网提供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 9787502942847 气象出版社
¥75.00
服务由京东提供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
¥112.00
服务由京东提供
研究方向
灾害性天气系统动力学;陆面物理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GPS气象学。
主要贡献
重庆市区雾害的成因及潜势预报警报服务系统,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大尺度降雨异常对地面过程的影响,四川省气象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主要完成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四川赛区电子服务系统,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主要完成人。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完成人。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的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杰出贡献奖。"大气科学专业动力学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科研情况 承担的科研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专题主持人)。热带气旋类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参数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主持人)。可激发暴雨的一类青藏高原低涡系统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主持人)。地基GPS遥感区域大气水汽总量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科研项目,主持人)。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重庆市区雾害的成因及潜势预报警报服务系统(国家科委项目,主研)。长江上游四川地区未来气候与水文情势变化及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中间天空模式仿真和采光节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青藏高原热量和水份平衡的观测研究(国家科委、日本科技厅合作项目,主研)。青藏高原低涡的非线性特征及应用方法的研究(中国气象局项目,主持)。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的理论研究(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主研)。青藏高原灾害性天气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主持)。四川低涡型暴雨非线性预报方法的研究(四川省科委项目,主持)。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的机理和预测理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主研)。青藏高原热源和热力过程对ENSO形成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Li Guoping,Fu Congbin,Ye Duzheng.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persistent rainfall anomalies on land surface processes.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1991,15(1): 62-71。卢敬华,李国平. 层结稳定度和波速对孤立波解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1994,37(增刊第2辑):46-56。Li Guoping ,Lu Jinghua .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of nonlinear internal inertial gravity wave equ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2): 244-252。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Wan Jun ,Gong Yuanfa .Determination of the drag coefficie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6,13(4):511-518。李国平,杨小怡.热源强迫对非线性重力内波影响的初步分析.大气科学,1998,22(5):791-797。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Gong Yuanfa.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0,45(13): 1221-1226。李国平,蒋静.一类奇异孤波解及其在高原低涡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气象学报,2000,58(4):447-456Li Guoping ,Duan Tingyang ,Shigenori Haginoya,Chen Longxun. Estimates of the bulk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flux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AWS data.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 2001,79(2): 625-635。Li Guoping,Lu Jinghua,Jin Bingling,Bu Nima.The effects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surface heati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6): 1206-1214。李国平,赵邦杰,卢敬华.青藏高原地面总体输送系数的研究.气象学报,2002,60(1):60 -67。李国平, 段廷扬,巩远发,卢会国. 青藏高原近地层通量特征的合成分析.气象学报,2002,60(4):453-460。李国平,赵邦杰,杨锦青.地面感热对青藏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大气科学,2002,26(4):519-525。李国平,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专著),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年4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