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朱彤 [8] ,男,1962年9月出生,江苏宜兴人,无党派人士 [5]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5] 。1983年朱彤获得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资助;2007年起兼任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资助。朱彤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健康、超大城市及区域空气污染、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青藏高原-极地-海洋大气化学。 [1] 长期从事环境科学、环境与健康教学科研工作 [5] 。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安芷生安芷生,1941年出生于湖南芷江,环境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常印佛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巢纪平巢纪平,男,1932年10月1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陈大可陈大可,1957年9月2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地学部)邓军邓军,男,汉族,1958年1月出生,湖南常宁人,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底青云底青云,女,回族,1964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瑞忠胡瑞忠,男,汉族,1958年12月生,湖南道县人。1988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专业,获理学博黄建平黄建平,1962年11月出生于福建漳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中文名朱彤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962年9月 [5] 毕业院校德国伍珀塔尔大学职 业教学科研工作者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6] 目录1 人物经历2 主要成就3 获奖记录4 社会任职人物经历编辑 播报1983年和1986年获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学士和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德国Wuppertal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2年为加拿大York大学大气化学中心博士后;1993年至1999年为加拿大农业部土壤与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博士后、合同研究员;1999年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教授,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7] 2012年11月,担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 2020年7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5]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地学部)。 [4] [6]
主要成就
主持了二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在Science、PNAS、The Lancet、EHP、ACP等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学术成果(1)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揭示了有机硝化物作为氮氧化物载体,长距离输送后对大气化学的影响。提出了HO2自由基与NO2异相反应生成HONO的机理,研究结果被Finlayson-Pitts和Pitts著2000年版大气化学教科书“Chemistry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tmosphere”引用。率先对CF3O自由基的大气化学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CF3O与NO、NO2、烷烃、烯烃和CF3OO与NO2反应的机制。为评价和选择合适的氟利昂替代物提供了重要反应参数。(2)地-气物质交换解决了迟豫湍流积累(REA)一系列技术难点,成功地用航测方法测量了有机农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温室效应气体的区域通量。建立起大面积地-气痕量气体交换的测量方法,可为区域地表痕量物质的排放和沉降、痕量气体的全球源清单提供更可靠的观测数据。(3)青藏高原与极地大气环境组织和参与了珠峰环境及北极大气环境科学考察,观测到珠峰地表臭氧日变化异常现象,在珠峰地区的冰川溶水、雪样、北极冰川样品中测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并对当地大气和地表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通量进行了观测。在国外工作期间主持或参加课题包括(1)加拿大联邦政府项目Regional Estimates of Toxic Substances Affecting the Great Lakes Water Quality,主持课题“飞机测量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量”;(2)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项目Obtaining Baseline Estimates of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主持课题“痕量气体通量测量”、“氨通量测定”、“农业和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气溶胶的粒径和浓度分布”和“加拿大农业生态系统气溶胶的释放及沉降”。现主持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有机农药对大气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00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沙尘暴中细颗粒物表面的多相复合化学反应及机理”(2001-2003);教育部重点项目“ 青藏高原低层大气氧化性及城市污染特征”(2001-2003),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中心项目“北京大气细粒子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价”(2001-2004),教育部重点项目“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及调控原理-城市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2002-2004)。
获奖记录
杨芙清王阳元院士教学科研优秀奖,2001。加拿大政府实验室访问奖学金,1992-1994。奥运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021年8月1日,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地学部)。 [4]
社会任职
2009年受聘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化学系大气化学名誉教授2012年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全球学者(Global Scholar)国际大气化学与全球污染委员会(CACGP)委员(2002-2010)全球大气化学国际计划(IGA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2)和共同主席(2009-2012)。Monsoon Asia Integrated Regional Study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GAC-中国工作组组长中国环境学会环境健康与医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化学)编委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副主编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副主编Urban Climate副主编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