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南财经大学(77级入学)经济学硕士。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陕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陕西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委员。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地理学报》、《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Linkages between Chinas Regions》等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数十项,部分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李国平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毕业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 职称 教授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1985.3-1994.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任教;1994.1-1999.12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1999.12 至今 西安交大经金学院教授、博导、MBA导师;金禾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折叠编辑本段主讲课程区域经济学、区域创新与网络、区域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与城市产业分布、区域可持续发展。折叠编辑本段主要贡献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地理学报》、《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Linkages between Chinas Regions》等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数十项。
主要论文
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的相图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 2001年第2期;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专业化产业集聚、空间成本与区域工业化,《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4期;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型及政策分析:Harris-Todaro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综合,《世界经济》,2009年第3期;陕北地区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的环境破坏损失价值评估,《统计研究》,2006年第3期;基于EKC框架的社会资本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1995-2007年面板数据,《统计研究》,2009年第5期;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地理学报》,2007年第10期;梯度理论创新与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4期;产业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第9期;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效率特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 《经济学家》, 2002年第4期;三重约束条件下煤炭采选业税费水平调整的合理幅度研究,《经济学家》,2012年第1期;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当代经济科学》,2007第3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评价--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当代经济科学》,2011第4期;我国产业集聚原因的探讨--基于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的新视角,《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榆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改善支付意愿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3期;Nic Groenewold, Guoping Lee and Anping Chen, "Output Spillovers between Chinese Regions: Distinguishing Regional from National Shock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as a chapter in ACESA Conference book (ECONOMIC TRANSITION, GROWTH AND GLOBALIZATION IN CHINA edited by Yanrui Wu,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Cheltenham, England, 2006.);Measurement on Industry Contribution to Employment--The Case of Shanxi, China-USA Business Review,May 2004,Volume 3, No 5;Analysis on the Stickiness of Grades Process in China[J].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Volume3, No.2, 2004Technical Protec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J].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Volume2, No.3, 2003.主要著作中国区域工业差异与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研究,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我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及补偿,200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产业集群演进机理与区域发展研究,2009年,中国经济出版社;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发展,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9月;经济学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000年再版;西安产业协调发展与结构调整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折叠主要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应用",主持人,1997-199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的理论支持系统",主持人,2000-2002;陕西哲社规划项目,"陕西不可再生资源成本效益空间异置及利总人口补偿机制研究"主持人,2003-2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广义梯度理论研究" 主持人,2002-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北非再生性资源开发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主持人,2003-2006;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区域工业差异与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研究" 主持人,2008;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首席专家,2009-20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首席专家,2013-2015。折叠编辑本段获奖记录1993年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1995年获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1998年获陕西省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年获西安市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199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经济理论工作者奖。2000年获陕西省政府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