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友邦(1906年4月10日-1952年4月21日),原名李肇基,祖籍福建同安,1906年4月10日出生于台北县芦洲乡李氏望族之家。1918年李友邦小学毕业后考入台北师范学校,在学期间加入蒋渭水等抗日先驱所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积极参加反日活动。
中文名: 李友邦 | 别名: 李肇基 | |
籍贯: 台湾省 | 国籍: 中国 | |
去世日期: 1952年 | 职业: 抗日英雄 | |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 | 政党: 中国国民党 |
字号:无
党派:中国国民党
籍贯:台湾省
台北县军衔:无
生卒:1905-1952
军职: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副主委
1924年3月,李友邦与林木顺、林添进等人袭击台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到日本殖民当局通缉,他连夜逃离台湾来到祖国大陆,同年4月赴广州,9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就读。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正式爆发,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李友邦指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1939年他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同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委任其担任“台湾义勇队”队长兼“台湾少年团”团长,并晋阶为陆军少将。
1943年开罗会议召开,确定日本应将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台湾义勇队扩大编制为台湾义勇总队,李友邦升任中将总队长。在其领导下,台湾义勇队主要开展了4方面的工作:第一、对敌政治工作。义勇队成员熟悉日语,他们利用语言上的便利,翻译日军文件,审讯并教育俘虏,深入敌伪组织获取情报等。第二、医疗救助工作。1939年9月12日,义务队在浙江金华正式成立“第一台湾医院”,随后又在浙江衢州、浙江兰溪、福建建阳相继成立3间医院。军人、出征人员家属及贫苦民众就医,一律免费。此外,还进行生产报国工作与巡回宣传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台湾义勇队成员返回台湾。1952年李友邦将军在台湾白色恐怖中遇害,牺牲时年仅47岁。
李友邦,1905年生,又名肇基,友邦为其谱名,四房李万来子。
李友邦年少时加入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
1913年,年十八,因遭受日据时代及抗日帝统治台湾的殖民地民族革命运动险被逮捕,被迫逃离台湾,复受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感召,乃赴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接受革命教育之洗礼,为日后光复台湾运动之先驱。
1936年抗日战起,李友邦号召台胞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而奋斗,遂组织台湾义勇队。为协助祖国抗战,及因应医务人才与医疗设施之严重缺乏,待命该队具有医务专才之同志,组成医疗小组,展开全面性之医疗救治工作。
医疗小组初于浙江金华县设立诊疗所,为祖国同胞免费诊疗,续又组织巡回医疗队,每日至各乡村及作战前线巡回医疗,其间日行跋涉七、八十里,謇謇多难,惟同志不辞艰辛,忍肌耐劳,其牺牲奉献精神,乃传扬各地。嗣后因就诊者增多,原有之规模不敷应付,遂于1938年9月20日,正式扩充成立为台湾义勇总队附设台湾医院,对于荣誉军人,出征家属及贫苦民众一律免费诊疗。
1939年11月,复于浙江衢州县增设第二台湾医院,
1940年2月继有第三台湾医院于兰溪县。又二年,续于福建建阳县成立第四台湾医院,继续为祖国同胞从事医疗服务。
1938年,有于基于台湾少年乃台湾革命之继承者,为国家民族之幼苗,亦是未来新台湾之建设者,而组织成立台湾少年团,是时逐与台湾义勇队成为台胞青少年组织性参加祖国抗日战争之先声。
战后于1945年,李友邦出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直属台湾区团主任,后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台湾省支部团干事长。
1948年经当时台湾省主席陈诚力邀出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副主委。其后亦任主委。
李友邦先生一生为抗日志士,忠党爱国,其间虽几经缧绁,终也无悔,1951年不幸以莫须有罪名,英年故世,年仅四十七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