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华 (1926.6—),别名长白山民,满族,北京人。擅长中国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富华 |
| 别名: 原名富继武,号长白山民 |
籍贯: 北京 |
| 民族: 满族 |
国籍: 中国 |
| 职业: 艺术 画家 |
政党: 中国共产党 |
| 代表作品: 《把猪养好》 |
简介/富华 编辑
富华(左二)在2004年上海中国画院为他举办的“归国汇报展”上
富华,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画家。满族正蓝旗人,祖籍东北长白山,故自号“长白山人”。擅长中国画。现为为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海墨画社创始人。富华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海墨画社名誉社长。
富华家是富察氏的后裔。祖父能骑善射,舞刀弄枪;父亲习文练武各不偏废,不只螳螂拳、太极拳和刀、枪、棍、棒都见功夫,满文汉语也颇精通;母亲出身清朝内户府名门,知书达理。但是,这个文武结缘的家庭仍保持满族的传统。[1]
富华从虚谷上人的画艺中汲取了诸多养分。富华的中国画线条简洁,表现力丰富,有灵气,有韵味,是一般西方画无法企及的。富华的绘画作品所表现内容丰富,有画家在周游各大州所见的奇花异草,也有传统的鱼虾等题材,画面笔墨纯厚,赋色典雅,表现手法炉火纯青。[2]
富华在上海中国画院干到60岁,正式离休之后,他便离开中国,开始了“云游四海”的生涯。20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富华是带着中国的绘画问题出国的,它是向世界区进行艺术探索的,他的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心愿,就是要用中国的画笔、中国的宣纸、中国的颜色,画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而西方人也能接受的中国画。
经历/富华 编辑
富华作品
富华青年时投奔新四军,当过地下交通员。1946年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临战之前,富华从苏北解放区到南京,以画家身份接触南京二中的进步学生,先后介绍了杨德光、马新农、杨家才等同志秘密入党,建立地下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学校地下党领导学生运动为当时的中学佼佼者。富华作为学校第一批党员的引路人是功不可没的。1947年9月,因外地党组织有人被捕,市学委将富华撤离南京,转移到上海郊区继续参加斗争。曾被国民党逮捕,判处死刑。就在临刑前,他组织狱中难友举行暴动,才死里逃生。
解放后,富华曾担任共青团上海市委青年工作部副部长、上海中国画院党支部书记、秘书长以及画院画师。[3]
富华是上海中国画院创办人之一,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耿直善良,敢于直言。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要保护吴湖帆等老画家过关,曾几次受到上级严厉批评,指责他“严重右倾”。受到了党内最严厉的处分,被下放农村养猪,一养就是5年。
画家养猪,在常人眼里,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富华却咽着苦水,乐此不疲。他把猪内内外外研究了个透,不仅总结出了一套让猪膘肥体壮长的快的经验,而且以画家敏锐的洞察力,把猪的形态、习性、特点等也琢磨了个透,他自嘲说,猪成了我的好朋友,闭上眼睛,猪浮现脑海,走上画桌,猪跃然纸上。迄今,富华艺术生涯中最精彩、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便是创作于1974年的《把猪养好》。在那副画里,富华将自己数年来对猪的观察和感情倾泻而出,画面上,那十三只滚圆的小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十三只小猪的眼里都传出神奇的灵泽,令人忍俊不禁,真是人见人爱。带出国外后,立即引起轰动,1988年被一位英国商人买走。以后,在好几次富华画展中,这幅画的露面,都是富华一次次地上门求借的,这还不行,画的主人一定要主办方出借据,支付了保证金才能借出。
“文革”期间,富华又遭迫害,第二次下放农村,去的是所谓“五七干校”,干的还是老本行——养猪。富华有时也伤感:人生如此多磨难。但富华毕竟是大家,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是绝不会被暂时的环境所左右,所谓“荣辱不惊”,更不甘“虚度光阴”。从某种意义上,逆境更催人奋进,逆境也是财富。乡村茅屋、油盏青灯,伴着猪舍难除的腥臭,富华在悉心钻研画艺。[4]
1986年,旅居英国后,在英国皇家林荫画廊、伦敦大学艺术中心、剑桥灰泉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市博物馆等处举办画展33次,展出作品3120件,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等11家博物馆、艺术中心收藏他的作品,他也多次举办讲座,讲授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或与专家学者进行艺术交流。[3]
作品/富华 编辑
富华的绘画作品有《澡雪精神》、《我敬总理一碗酒》、《白梅孔雀图》(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