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许知远,男,197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现担任“单向空间”创始人、CEO、《生活》杂志联合出版人。曾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艺龙网内容总监、《经济观察报》主笔。已出版随笔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纳斯达克的一代》、《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等。2016年,担任腾讯新闻《十三邀》节目里的主持人。
中文名: 许知远 | 出生日期: 1976年 | |
性别: 男 | 民族: 汉族 | |
国籍: 中国 | 星座: 天秤座 | |
职业: 文学 作家、出版人 |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 |
代表作品: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
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任职于《生活》杂志。
自1998年起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书城》、《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撰稿。曾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艺龙网内容总监,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等。
2004年,许知远第一次给大陆以外的杂志《天下》撰写专栏。
2006年,和另外12位朋友创立“单向街”书店。
2009年,许知远以学者身份去剑桥呆了一年,那种飘来荡去的情绪似乎长在他的身体里,他继续到处旅行,他称之为是个“散漫发现自己的过程”。一直到2012年,他的足迹遍布二三十个国家。
2010年5月,韩寒入选《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之后,许知远撰文《庸众的胜利》,对韩寒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批判。
2011年,据台湾《中国时报》《时报周刊》等媒体披露,许知远与台湾无党联盟“立委”高金素梅 交往甚密。2013年被媒体爆料,两人已经分手。
2013年,担任“单向空间”创始人、CEO,[1] 衍生出“单系列”产品和“微在”新媒体平台。
2014年,《单向街》改名为《单读》。
2015年初,开始录制一档个人电台节目。[2]
2016年,担任腾讯新闻《十三邀》节目里的主持人。[3] 第一季采访了罗振宇、姚晨、冯小刚、李安、张楚、张楚、俞飞鸿、陈嘉映等名人。[4]
1、我们的时代病了。
2、每个人都要尽量地寻找自己。
3、不要让年龄成为唯一的武器。
《中国纪事》 ISBN:9787544322508 |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ISBN:9787806459928
《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ISBN:9787544320122
《新闻业的怀乡病》 ISBN:9787508431390
《昨日与明日:我们如何认识今天的世界》 ISBN:9787801950406
《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 ISBN:9787213028083
《转折年代》 ISBN:9787213025211
《商业》(2004年1月号) ISBN:9787800738562
《纳斯达克的一代》 ISBN:9787503920769
《醒来》 ISBN:9787216059060
《思想的历险》 ISBN:9787508426501
《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观念的冒险》 许知远,方军 编著 ISBN:9787111113492
《评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 ISBN:9787111113515 |《单向街》
许知远比金高素梅年轻11岁。对于该绯闻,高金素梅接受电话受访时说:“谢谢你的关心,我现在不想谈这件事。我认识他,谢谢。”许知远则私下对朋友给予了证实。
2013年12月,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大陆作家许知远曾与台湾民意代表高金素梅传出“姐弟恋”,但10日惊传两人已分手一年多。许知远受访时低调避答,仅说“这是私事。”
批判一韩寒需要警惕?
观点:“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众的情绪”。
对于韩寒的争议,似乎还停留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夜成名、辍学等多年之前的事件上,韩寒的形象俨然已经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在众多热点事件中,总是有韩寒的身影,虽然他基本不接受记者采访,但他的曝光率却居高不下,而且大多以正面形象出现。然而,一篇名为《警惕韩寒》的博文引起了对韩寒现象反思的开始,与过去不同,这次反思更多是对韩寒的批判。
作者麦田称自己通读了韩寒的博文,并提出了韩寒博客的“2008”这个分水岭:在2008年之前,博客还是“私人习作”范畴,2008年之后,韩寒的博客重心明显转移到“公共话题”,尤其时政话题,“我个人一直比较欣赏韩寒。当我梳理韩寒全部博客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这个‘一直’,其实恰好也是从2008年开始。至少对我而言,韩寒是因为从2008年开始关注公共话题,才成为现在之韩寒;否则对我来说,韩寒和郭敬明并无高下之分。”麦田写道。
在文章第二部分,他的主题为“露馅”,在列举韩寒几次博文的观点后,作者认为韩寒的话“不是理性的,但都是老百姓‘爱听’的”。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韩寒的价值=永远的热点+一流的文字+正确的立场”,但是,“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众的情绪”。
批判二韩寒的成功是民族的失败?
观点:“韩寒掀起的迷狂,衬托出这个崛起大国的内在苍白、可悲、浅薄”。
相比于麦田对韩寒抨击的浅显,知名专栏作家许知远所撰《庸众的胜利》更具力量与高度,他在更深层次分析韩寒的成功。
许知远将韩寒描述为一个聪明的年轻人??
许知远的结论则是:“韩寒掀起的迷狂,衬托出这个崛起大国的内在苍白、可悲、浅薄??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
专家分析:越批判越清醒
韩寒遭遇的质疑难免让人困惑。这究竟是真知灼见,是对他的洞悉,还是对他的误解。
对韩寒遭遇到的批判,常年居住澳大利亚的历史研究者雪珥认为这很正常:“韩寒现象所承载的种种表现,以及这种表现后头的种种原因,归根到底只有一条:我们的时代的确是不同的,表扬与自我表扬者、批评与自我批评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镜子。这是一股能令人清醒的‘寒流’,它的力量绝对不来自韩寒,而来自你我,在此次批判中,人们会更清醒地看清韩寒。”
雪珥这样分析,他认为,韩寒作为一个年轻人,靠说比较有技巧的真话赢得了民心,而不是靠装出精英状,这是时代的幸运,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也不象征着思想的力量,他只是象征着真实的力量,象征着那个指出皇帝的新装的孩子的力量,尽管涉及了很多敏感词,依然得到了主流的容忍和默许,这是时代的进步。
如以往一样,韩寒对此次批判依然表现得不在乎,未作任何回应,雪珥说,这也值得其他批评者、尤其以批评为饭碗者思考。
旁观者说:
就算批评者是嫉妒,说得对,也要听
这两篇文章一出来,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各种评论也就纷至沓来。
张鸣就认为许知远这篇《庸众的胜利》有太强烈的精英意识,完全无视韩寒身上体现的批判精神,认为只要拥韩,就是庸众。
网友“再见列宁”评论许知远的文章称:“为韩寒辩护的最糟糕的理由是嘲讽批评他的人是出于‘嫉妒’,就算批评者是嫉妒,说得对,也要听;这正如就算韩寒的动机是‘商业’,他说的真话也是真话。”
而在新浪微博上,关于这两篇文章的讨论也甚为热闹,《东方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魏寒枫说:“我认真看过知远的文章。虽然他评价韩寒成名本质,某种程度也适合他自己;虽然他对韩寒和公众要求似乎过高;虽然他用‘庸众’一词略显刻薄;甚至虽然他评韩寒可能也有左宗棠不服曾国藩的情绪嫌疑??但你能否认,你不是一位‘庸众’吗
2010年5月,韩寒入选《时代周刊》年度百人榜之后,突遭“炮轰”,知名作家许知远撰文《庸众的胜利》,对韩寒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批判。
“此刻的中国,人人都在谈论韩寒。他像是越来越压抑、越来越迷惘的时代的最后救命稻草。上了年纪的知识分子说他头脑清醒,媒体欢呼他是‘青年领袖’、‘年度人物’,青年人觉得他不仅很酷,还有思想。”
“他的文章总是如此浅显直白,没有任何阅读障碍,也不会提到任何你不知道的知识;还有他嘲讽式的挑衅姿态,显得如此机智,他还熟知挑战的分寸,绝不真正越政治雷池一步;他也从来不暴露自己内心的焦灼与困惑,很酷。他能把赛车冠军、畅销书作家、叛逆小子和即兴讽刺者等多种角色结合,并能在种种诱惑面前保持警惕,况且他才二十七岁。人们尤其着迷于最后一点,他在自己全球浏览量第一的博客上,嘲讽这社会中的种种愚蠢和不公。”
许知远的结论则是:“韩寒掀起的迷狂,衬托出这个崛起大国的内在苍白、可悲、浅薄——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或是整个民族的失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