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没读过中学,也没读过大学。30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着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2000年的《追随智慧》被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2003年的《变化》被中国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联想风云》入选“2005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中文名: 凌志军 | 籍贯: 广东 | |
国籍: 中国 | 职业: 记者 作家 | |
代表作品: 《中国的新革命》,《变化》 |
中文名: 凌志军 | 性别: 男 | |
国籍: 中国 | 籍贯: 广东 | |
出生地: 上海 | 代表作品: 《交锋》、《变化》 |
现在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
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着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着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003年的《变化》被中国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着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
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媒体推荐在中国做记者和
的轨迹,搞化学实验,做火箭模型,进而成为一名科学家——这是从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中国大多数孩子的“童年梦想”。
在他小学毕业那年,文革来了。他被抛入时代的洪流,先在农村做电工,后来参军,练习刺杀练习投手榴弹,心有不甘的他,晚上蒙在被子里打手电学习数理化和英语,直到有一天被连队首长发现。首长批评他不安心保卫祖国,还想到外国去,于是他“悬崖勒马”,埋头训练。
“有了这些经历,不免品格复杂,头脑中形成了否定一切的习惯,崇尚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不能与流行的政治思想雷同。”凌志军越是思念父亲,就越不愿像他那样无奈地生活。
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时,凌志军刚刚完成了当时的新作《中国的新革命》。凌志军当时被医生定义为“肺癌晚期”,活不过3个月。然而,凭借着对癌症治疗的冷静和理性,凌志军和他的家人创造了癌症救治的奇迹。而凌志军则将治疗癌症期间一波三折的求医之路,写进了自己最新出版的书籍《重生手记》之中。凌志军“向死而生”,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他说,很多癌症患者最大的难关是心理上的,觉得自己倒霉,甚至得抑郁症,其实不是这样,而是进入了生命的另外一个境界。
写作思想
如同之前的《交锋》、《变化》、《联想风云》,凌志军仍然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我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我一定要让读者能看出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原则。”他的第二个原则是,那些他赞成的人,干了蠢事,他照记不误,他不赞成的,他也把其观点表达出来,不去歪曲他们。
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写作者,“这是一本没有人‘认可’的书,中关村的官员们是和所有的读者一起读到它的。”而他在自序中也提到,在采访和写作中,没有人来告诉他应该写什么和不应该写什么。
他不曾离开过这个体制,现在仍然是《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体制内的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受体制的限制,够不到天花板,但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很多东西没有发挥出来,“即便是在体制外,写作也应该是负责的”。他羡慕新一代的阳光与积极,“以至于把我也改变了不少……我们这一代,抱怨得比较多,总觉得自己生不逢时。”从《交锋》《变化》到《联想风云》再到《中国的新革命》,他转变得很自然。他相信,如果今天还写《交锋》这样纯政治的题目,影响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人们现在更关注经济、技术的领域。
这些年对他触动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我们这一代可能更像我们的父辈,你们这一代就和我们更远了,这是社会前进的标志。刺激人的行为的最原始的动机跟我们那时候是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这个动机可能更物质化一些。”
,我没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凌志军作为中国政论写作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已经成为不是谦辞可以推却的事实。
——《人物》杂志凌志军先生以诚实的态度让政论诚实地走进公众,影响着那些必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年轻人。我们相信,他业已“尽可能地向读者说了心里想要说的话”,最大限度地保持着诚实的大勇之气。
——《南风窗》杂志1993年“年度人物奖”颁奖词
凌志军的选材多带有前沿性,他是属于使命感和责任感很强的新闻工作者。
——《凤凰周刊》
凌志军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界有独特价值的一个作家。凌志军的最大的价值在他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凌志军的着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历史价值。
——杨浪(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
《交锋》是一部能够产生巨大阅读期待的激动人心的当代政治思想史。《交锋》能够使你对国情特点和我们这个里氏斗争的焦点获得透辟的了解,能够帮助你透过经济和生活的现象,从更深的层次解读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时报》
迄今为止,在介绍和描写改革开放的诸多着作中,还没有一部书像《交锋》这样,直面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揭示会上会下的激烈交锋。正因为如此,这部着作惊心动魄,振聋发聩。
——《中华工商时报》
《交锋》涉及如此严肃的题目,但它的行文一点也不枯燥,没有一般思想着作那种令人瞌睡的沉闷艰涩和教条感。它有如一幅长卷,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绘出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期间有险峰起,亦有激流回旋,令人抚案叹息,掩卷深思。
——《中国青年报》目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