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梁鉴堂,出生于1897年,河北蠡县人,革命烈士。
中文名: 梁鉴堂 | 别名: 字镜斋 | |
籍贯: 河北蠡县 | 性别: 男 | |
国籍: 中国 | 出生年月: 1897年 | |
去世年月: 1937年 |
梁鉴堂,字镜斋。1897年生于河北蠡县,农民家庭出身。
1917年入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
1920年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十三期炮科学习。
1922年学成归国后,入第十五混成旅孙岳部任职。
1924年10月,任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少校参谋,不久升为上校炮兵团长,参加对直鲁联军李景林、张宗昌部的作战。
1926年4月,率部随第三军退驻绥远西部,后第三军被阎锡山改编。
1927年3月随军取道榆林南下,渡过黄河,进入山西,6月,晋军攻打河北、北京一带的奉系部队,先后参加了进攻石家庄、新乐等地的战斗。不久随军退至固关、娘子关、黑三关一线,拼死抵御奉军的进攻。
1929年夏,升为晋绥第二保安纵队第六旅旅长。
1930年4月,率部驻守唐山,警戒奉军,后奉命撤至天津。
1931年12月11日,晋绥军被张学良重新编遣,任第三十三军第六十九师第二○三旅少将旅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全面入侵中国,派兵由河北入侵山西。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部署太原会战,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
梁鉴堂奉命率部在繁峙以北的茹越口正面阵地布防,配合友邻诸部,迎击日军。9月27日,日军铃木旅团一部2000余人,附重炮30余门,猛攻茹越口阵地,以威胁平型关防线中国军队的侧背。阵地工事一半被炮火轰毁,防线几至动摇,遂亲赴最前沿阵地督战,振奋官兵士气,与日军展开肉搏。时以援兵不至,粮弹尽绝,不得已抽调兵力出袭日军侧后,而削弱了正面的防守力量,部下伤亡过半。28日下午1时,茹越口阵地被日军突破,指挥余部,退守繁峙以北的铁角岭阵地。29日,进犯茹越口的日军得到补充后,以大部兵力直冲铁角岭,只得督率少数部队与日军鏖战,不幸颈部中弹,但仍不欲退下。随从护兵强行背其后撤,头部又中弹,伤重殉国。
孙宗玖 | 石玉湘 | 陈维忠 | 谷文化 |
周上凡 | 彭斌 | 霍冠南 | 公秉藩
|
+1 | ┐ | |||||||||||||
├ | ─ | → | 12(天格)(木) | ┐ | ||||||||||
┌ | → | 梁 | (梁) | 11 | ┴ | ┐ | ├ | → | (成功运) | |||||
12(外格) | ← | ┤ | ├ | → | 33(人格)(火) | │ | ||||||||
├ | → | 鉴 | (鑒) | 22 | ┬ | ┘ | ├ | → | (基础运) | |||||
│ | ├ | ─ | → | 33(地格)(火) | ┘ | |||||||||
├ | → | 堂 | (堂) | 11 | ┘ | |||||||||
↓ | ||||||||||||||
44(总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