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中文名: 谢晓虹 | 性别: 女 | |
民族: 汉族 | 国籍: 美国 | |
职业: 商业 彩票公司老板 | 代表作品: 歌曲《缘分》 |
刘谢夫妇拥有自己的公司,曾赞助过中国体操队、中国游泳队。刘谢夫妇共有六个孩子,他们都像普通美国孩子一样,在16岁开始独立,现在都各有自己的事业。
谢晓虹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进入中国彩票市场的外商,早在1987年,谢晓虹夫妇就创办了北京乐达利公司,印制即开型彩票,后来又创办了电彩公司,为国家体育事业提供电脑彩票系统。他们成功运作中国彩票业至2011年已经有19个年头。
谢晓虹女士十分热衷公益事业,每年还拿出一部分经营收入热情赞助中中国体操事业,是中国女子体操队的主要赞助商,为中国体操事业倾注了一片殷殷爱心,被国家体操总局聘为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 [1]
1998年7月,谢晓虹夫妇接受《中国体操协会》的委托,在位于纽约上州的住宅照顾桑兰一家三口,前后约10个月。
2011年5月,因为当年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原中国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起诉5个机构和3名个人,索赔金额共计18亿美元。索赔的对象包括桑兰受伤后在美国的监护人刘国生、谢晓虹夫妇,索赔金额1亿美元,这引发了外界极大的争议。[2]
根据桑兰代理律师海明介绍,起诉刘国生、谢晓虹夫妇是因为,作为监护人,他们没有很好履行应尽的责任。当年桑兰只有17岁,还不到法定提起诉讼的年龄,但作为监护人应该替她去争取权益。另外根据起诉书,刘国生、谢晓虹夫妇在担当监护人过程中,还存在不当得利、侵犯隐私等行为。
对于桑兰的起诉,刘国生、谢晓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失望,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刘谢夫妇在博客中表示:“10多年来,我们对桑兰除了付出就是付出,如今她的律师倒过来控告我们,已经严重损害我们的名誉,对此我们保留反控索赔权。有网友认为这是‘管闲事’管出来的结果,我同意我们‘好心不得好报’,希望大家从我们的遭遇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2]
桑兰经纪人黄健表示当时桑兰的父母在桑兰受伤后的第二天就赶到了美国,但是他们却被剥夺了担任监护人的权利,此间,曾有媒体报道称“不会英语”、“不是美国人”等是桑兰父母无法成为监护人的原因,不过在黄健看来这似乎就是个笑话,“这样的理由很可笑,很多中国人在美国都不会说英语,难道就无法生存了吗?”
此外,当被问及为何要将曾经的在美监护人告上法庭时,黄健认为刘谢作为当时的监护人并没有帮助桑兰争取权益,“此次谢晓虹和丈夫刘国生之所以成为被告,是因为当年桑兰只有17岁,还不到法定提起诉讼的年龄,而作为监护人的他们并没有替她去争取权益。”
此外,黄健还透露,刘谢夫妇在成为监护人后有侵犯隐私、不当得利等行为,“刘谢夫妇在桑兰受伤后严格控制了桑兰的活动,不许她自由地和媒体接触。桑兰还曾向律师说明了许多情况,例如她受伤是因起跳时有人撤垫子,但刘谢夫妇和国内体育管理部门不让桑兰这么说,并说桑兰有脑损伤。此外,谢晓虹夫妇还未经同意,擅自在其经营的生意中使用桑兰的姓名和肖像,并用于广告和出版物;还非法刊登桑兰及其男友的私人信件、桑兰私人家庭照片和其他隐私。”[3]
《缘份》这首歌是桑兰伤后的监护人谢晓虹用她个人的真心体会记录下来的真实感受。2007年问世时曾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人们无不赞叹,桑兰用顽强超越生命的极限,而谢晓虹女士用爱心谱写出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一段奇妙的缘份,带我们到同一个地方,这段奇妙的缘份,牵动我们心中的力量。那是爱的奉献,心和心的相连,那是爱的火焰,燃起无数难忘的瞬间。你的笑抹去我的烦恼,我的笑是送给你的回报,就让这奇妙的缘份,留住你的笑,留住你的爱。”
《缘份》写得简炼、真实、流畅和动情。当著名音乐人小柯偶然读到这首歌词并得知歌词后面隐含的真实背景后,深受感动,也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情感,在最短的时间里,给《缘份》注入了充满爱心的感情旋律。《缘份》这首歌像一个备受呵护的孩子一般由此而诞生了。2007年春节前夕,在座落于北京农展馆内的亚洲最大的录音棚里,20多位训练有素的弦乐手对这首抒情歌曲的旋律作了尽善尽美的诠释,对其内含进行了准确的演绎。
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代表着那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一重新展示在桑兰和谢晓虹女士眼前。在录音棚中,桑兰和谢晓虹女士头带耳机一次次认真地反复试唱,知道自己满意为止。她们虽然没有专业歌手突出的音色,没有专业歌手的华丽技巧,但俩人融为一体的声音却像柔软的抚摸,深情地传达着母亲般的体贴和女儿般的回报。两个人的缘份就这样铭刻在这首歌曲中,注入在了两个人心灵深处,今生今世永远也不能分开。
这首充满人间真情的仁爱之歌——《缘份》,已灌制成音乐电视面向中国和亚洲的MTV频道播放。更多的人将与桑兰和谢晓虹女士一起品味到他们这份奇妙的缘份,领会到付出爱和收获爱的幸福。 [1]
“不要总是想着自己,要为他人和社会多做点什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有可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幸福。”这是谢晓虹女士设计自己人生轨迹的依据,也是因为这句话,让谢晓虹女士和桑兰以及更多的人体会到了真正的人生幸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