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简介
盖叫天,1888年生于河北高阳县。原名张英杰,号燕南。工武生。他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他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广泛吸取京剧与昆曲、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1934年,他在演出《狮子楼》时折断右腿,但他忍痛到大幕落下。
1952年和1956年,他因演《十字坡》、《武松打虎》,获文化部授予的荣誉奖。
1971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1]
1934年,他在演出《狮子楼》时折断右腿,但他忍痛到大幕落下。
1952年和1956年,他因演《十字坡》、《武松打虎》,获文化部授予的荣誉奖。
1971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1]
他幼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武生和老生。他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兼收京剧和昆曲各派武生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充实自身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他擅演全部《武松》及《一箭仇》、《恶虎村》、《垓下之战》等戏,有“江南活武松”之誉。有影片《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武松》和已出版的有关记录其艺术经验的《粉墨春秋》一书。
宗法李春来而有所发展。勤学苦练,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美,讲究表演人物神情气质,武戏文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以演《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三岔口》、《一箭仇》等剧著名,时有“英明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晚年传授技艺,著述讲学,颇多创见。历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家协会浙江省分会主席。其代表作曾先后拍摄成《盖叫天的舞台艺术》、《武松》等影片,另有艺术记录《粉末春秋》出版。子张翼鹏、张二鹏、小盖叫天,均演武生。
名字由来
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原名叫张英杰,艺名金豆子。他为何又改名盖叫天呢?盖叫天在他写的《粉墨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来我的艺名叫“金豆子”,是天津隆庆和科班的老齐先生起的。他瞅我长得精神抖擞,挺有斗性,又演的是武戏,才给起的这个名字。这会儿我13岁,象个画眉鸟似的,挺精神的。可是唱文戏用这个名儿便不怎么合适,所以到了杭州大伙儿合计着给另外起了个艺名,研究来研究去,有的说叫叫菊仙”,我不喜欢。那会儿谭鑫培叫“小叫天”,我说我就叫“小小叫天”吧。我的意思是借着他的名儿,弄点小米吃。不料在座的有一个人瞧不起我,在一旁冷笑说:“哼,你也配叫这名儿!”这一下把我说火了,我年少气盛,和他当场顶起嘴来。为什么我不能用这名字呢?能把人看死了吗?不光是继承前辈的艺术,我还要自成一家,“盖”过叫天,独树一帜。就这样,我用上了盖叫天这三个字。[2]
生平简介
幼时入天津隆庆和科班,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嗓后仍演武生,以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等地演出,宗法李春来并且有所发展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代表剧目有《武松》、《十字坡》、《三岔口》、《一箭仇》等。1949年后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4年给他拍摄《盖叫天的舞台艺术》京剧电影(白沉导演,黑白),涵盖《白水滩》、《七雄聚义》、《茂州庙》、《劈山救母》、《英雄义》、《武松》8出戏的精彩桥段,由上海京剧院的前身上海市人民京剧团联演,王燮元打鼓(职称是“指挥”,鼓师是京剧乐队的总指挥)。
他的艺术心得集成《粉末春秋》、《盖叫天表演艺术》、《燕南寄庐杂谈》等书。
盖叫天是一名艺德双馨的京剧演员,非常敬业。1934年,他在演出《狮子楼》时,为了不压伤同台演出的同伴,他不慎摔断了右腿腿骨,但却继续演出,强忍疼痛直到幕布被拉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盖叫天受到了残酷的批斗和迫害,被安上“反动艺术权威”、“反对样板戏”等罪名,双腿也再次被压断,他在度过5年凄凉的晚年生活后溘然病逝。其墓址坐落于杭州西湖丁家山麓,西山路边。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盖叫天墓,并将盖叫天的骨灰移葬此处。墓前门楼和石牌坊题有黄宾虹手书的“学到老”匾额,沙孟海等人撰写的楹联“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和“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分别取典于盖叫天生前的拿手剧目和他的籍贯以及称号。
2早年演出
8岁时入天津隆庆和科班,一开始学的是老生、老旦,也学武生。他10岁开始登台,一开始艺名为“小小叫天”,因为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艺名叫“小叫天”。后惨遭群嘲,称其自不量力,一怒之下更名“盖叫天”,意为超过谭鑫培。他以演短打武生为主,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有“江南第一武生”之称。15岁在杭 州演《花蝴蝶》时曾不幸折断左臂。1934年,他在上海大舞台,用当时流行的机关布景演出《狮子楼》时,按照传统戏的一般演法,舞台上摆一桌二椅足矣,这既可代山代城,又可代楼代墙,根本不必搭制机关布景。可是,当时剧场老板为了招徕观众,那天竟搭了满台硬景,还别出心裁地在舞台上搭了个“酒楼”。演到武松替兄报仇,到“酒楼”上追杀西门庆时,“酒楼”就开始摇晃。西门庆见武松追上楼,吓得从窗上跳了出去,落在台面上。武松在楼上追到窗口,自然也应往下跳。可是,脚下是一排窗栏,上面又是屋檐,中间只剩下几尺高的一个窗洞,跳高了头碰着屋檐;跳低了又跃不过去。尽管这样艰难,也难不倒演技高超的盖叫天。按照戏路,他纵身一跳,一个“燕子掠水”动作便从两丈多高的“酒楼”上跳了出去。可是,当他跳到半空中的一刹那,忽见西门庆还躺在地上(按演出要求,西门庆跳下楼后,应迅速滚到一边,给马上跳下楼的武松腾地方)。盖叫天怕按原来的戏路跳下去压伤扮演西门庆的陈鹤峰,所以紧急中连忙在空中一闪身。由于这一闪已非戏路,又用力过大,落地时折断了右腿。盖叫天的艺德情操,由此可见一斑。在医院,又碰上庸医接错了断骨;盖叫天一听说有可能无法登台,便毅然在床架上 撞断了腿骨,要医生重接。为此,陈毅曾为盖叫天题诗云:“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田汉也有赞盖叫天诗:“断肢折臂寻常事,练出张家百八枪。”
3晚年生涯
1966年夏天,杭州气温高达三十八度,盖叫天被拉去游街,他们给他戴上高帽子,穿上武松的戏衣,装在一辆垃圾车上。老伴也被拉出来,光着脚,不穿鞋袜,跟随在车后,走不多久,她的双脚就磨出血来。盖叫天年近八十,怎经得起这般羞辱与折磨,他愤然从车中跃出,摔在地上,以致腰椎 骨摔断,他们再把他扔回车上。但“四人帮”和他们的爪牙并不就此为止,他们不断举行批斗会,将盖叫天拉去批斗。最残酷的一次,是1968年在杭州青年路灯光球场,省委省政府的“大小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都被押进场地,有五百多人,每人颈下挂一块牌子。盖叫天也被押来了,他这时已经蓄发留须,长长的直披到肩上,双目紧闭,闭口不语。造反派要他跪倒,盖叫天坚决不跪,上去几个特意挑选的会武术的壮汉,强行要他下跪,他虽已年近八十,但都不能动他分毫。他们要扭折盖叫天的手臂,都被他用巧劲避过。他们用一根粗木 杠,将他背朝天掀倒在地,用木杠压住他的双腿,两个壮汉踩在杠的两头,强行把他上身拉起来。只听“咔嚓”一声,盖叫天的腿被压断了。这位在舞台上为艺术累次断肢折臂,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伤残,重新站立起来的艺术家,万万没有想到,最后,盖叫天的腿、他的臂,还是不能保住,这一次可是彻底地断了。接下来是扫地出门,盖叫天和老伴、孙女被从金沙港的燕南寄庐中赶了出来,他数十年珍藏的那些罗汉、塑像、绘画、古玩以及全部衣物家具被洗劫一空。
盖叫天八十三岁生日。往年每个生日,盖叫天的习惯是吃一碗有着特制浇头
的面。这天他对老伴说,生日快到了,能不能再给他做这样一碗面。这要求本是极易办到的小事,可在这时刻却难住了五婶。第二天,五婶想方设法借了钱做成一碗面端给盖叫天。盖叫天接过面,愉快地吃完。吃完面,他提出要洗浴。11月的天气,小木屋又是四处漏风,穿着棉袍都嫌冷,怎么洗浴?但他坚持要洗,五婶只好依他,把门窗堵上,把室外的煤球炉移进屋内,勉强提高些温度,帮他洗了个澡。吃了面,洗了澡,盖叫天睡了下去。过一会儿,他把老伴叫到身边,对她说:“剑鸣娘,平白无辜地遭到这份罪,总有一天会弄清楚的,如果我先走了,你一定要活下去。”他要求五婶重复三次回答他:“要活下去,要活下去,要活下去。”五婶照着他的要求回答了。于是他才闭眼睛,不再说话,安心地睡去。这以后,盖叫天身体更虚弱了。过了年,由于天气严寒,他抵抗不住,感冒发烧,五婶要送他上医院,但家中只有十五块钱,去文化局请求,造反派不理。她只得叫了一辆三轮车,送他到医院。三轮车驾驶员听说这老人是盖叫天,不要车钱,将他送到医院。但他是“牛鬼蛇神”,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于是再回到小木屋,经过漫长的黑夜,在天将黎明之前,他溘然去世。身边还放着那对代替双鞭的木棍,时为1971年1月15日早晨,终年八十三岁。
4代表剧目
5后代
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他曾习武术,将武术的功底作为武打技艺的基础,又博采前人之所长,融会于自己的表演之中,故盖派的武打独具一格。中年以后,风格有所变化,讲究武戏文唱,于稳练从容之中兼有脆率利落。表演方法根据剧情及人物性格而各自不同,善以丰富变化的武打和造型表现不同的人物。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塑造方式也不相同,如武松在《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蜈蚣岭》各剧目中的神态、武技都有所区别,比较清晰的勾勒出了武松思想变化的脉络,树立了可信的英雄形象,有“活武松”之誉。
盖叫天在剧目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早年曾创演一批独有戏,如《乾坤圈》、《劈山救母》、《伏虎罗汉》、《乌江渡》、《普陀山》、《四大金刚战悟空》等,并对剧目的兵刃、武打技巧、服装甚至舞台美术都有所创新,如《乾坤圈》中的哪吒的耍圈,《四大金刚战悟空》中的弹琵琶、耍青龙、耍宝伞,《劈山救母》中沉香耍斧先变斧杆再变红绸,《普陀山》中黄龙真人转瞬间由人变龙等表演。在《乌江渡》中还改革了项羽的服装与扮相,都很火炽、新颖。盖叫天在北方学艺,南方成名,南方武生戏大都宗法盖派。
他演猴戏与其他各派扮相也有所不同。
6活动年表
1924年,农历甲子年:周信芳露演于北京第一台、开明戏院
1930年,农历庚午年:盖叫天父子首次赴武汉演出
1952年11月14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结束
1958年9月,农历戊戌年:图书《粉末春秋》出版
1959年7月,农历己亥年:上海举行各剧种流派观摩大会串
1963年2月,农历癸卯年:彩色戏曲片《尤三姐》、《武松》同时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