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学斌对京剧《杜十娘》的三点感想
2001年靳学斌结束了三年京剧研究生班的学习,随即投入了邹忆青、戴英禄二位老师创作的新编京剧《杜十娘》的排练中,在剧中扮演李甲一角。同年12月,这出戏有幸被选中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京剧节。当时演出的盛况,至今让他难以忘怀。在国家级的汇演中展现了该作品的清新风采,算得上收获累累满载而归。感想之一:艺术贵在创新,精品需要打磨。“创新”和“打磨”恰恰是艺术创作之路永远的追求目标。靳学斌非常高兴《杜》剧能够被选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初选剧目,作为《杜》剧的主演之一,只有全身心地投入重排的创作中去,才能体现对“精品工程”重视和负责的态度。感想之二:中国戏曲学院是我的母校。缘于参演《杜十娘》这一契机,靳学斌得以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新回来排戏。对他而言,其意义不仅仅是参与一出新戏的创作,而且是使他重新领略了一回母校那份不变的、纯净的艺术创作氛围。也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良好的氛围,才使新编京剧《杜十娘》这出戏带有天然的清新与质朴。感想之三:《杜十娘》力求在传统的故事情节上有所升华。剧作家用饱蘸情感的笔触,浓彩重墨地描写杜十娘的悲剧命运的同时,毫不回避地将思索深入到人性的复杂,以及对社会约定俗成的金钱和权势层面中去,赋予作品新的人文关怀。靳学斌在初排这出戏时,从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出发,找到了塑造李甲这个人物的基调,那就是决不能把人物脸谱化,而是让观众看到一个有着复杂人性、最终走向了自己对立面的李甲。
刻画人物风格
传统戏曲的主题是单纯的,主要是“忠孝节义”。因此人物性格的刻画也是单向性的,非黑即白、非忠即奸。随着时代前进,戏曲作品的主题越来越多义性,人物性格也多面性。以李甲这个人物来说,他对杜十娘有爱慕之情,有青春少年追求幸福的憧憬;同时,他又是涉世不深的富家子弟,有着性格上软弱的一面。门第差异使他清醒地看到带十娘回家的严重后果。这样的恶劣环境决定了李甲的性格,使得李甲有别于传统戏曲中贪财负义人的单一形象。在重排的过程中,除了在继承叶派小生“清而不浊”的表演风格,并在身段上注意吸收了昆曲的细腻秀逸、越剧的儒雅柔美外,靳学斌力求将李甲这一人物塑造得更具立体感,多角度、多侧面的挖掘是使人物丰满起来的最佳途径。从李甲爱十娘到弃十娘的连串行动中,去找到更加合理的依据,使后一个行为成为前一个行为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由最初爱十娘走向最终弃十娘的背叛,李甲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重排中还新增加了一场戏,即当李甲接到家书,被告诫不许带十娘回家、看信如同看到严父这一场。导演赵景勃副院长巧妙地安排这场父子幻觉意识的见面。是剧情高潮迭起处,同时更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点场次。一边是严父严威,一边是对十娘的无限依恋,此时的李甲陷入了两难境地。再加上著名作曲家关雅浓老师别出心裁地为人物安排一段徽调的西皮“导板”、“原板”、“二六板”转“垛板”、“快板”成套的小生与花脸的对唱。在全剧的声腔中起到转换作用,充分体现出阳刚之美。我在这场戏中,运用了甩发、水袖、褶子等程式表演技巧,边唱边舞。它既符合戏曲的表现规律,又符合李甲这一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引领观众走向人物内心深处。
靳学斌相信有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加上众位专家、老师不懈努力,以及满台青春亮丽的师生同台表演,届时中国戏曲学院一定会奉献给广大观众一台好听、好看的新编京剧《杜十娘》。
妻子眼中的靳学斌
靳学斌的性格很内向,有什么感觉不爱表达。在感情上他是我的后盾。我们从十几岁就在一起,一块儿从宜昌到北京学艺求学,这么多年他始终没离开我身边,是我事业上最好的见证。我的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失意的时候更加感到他的冷静和可靠。2001年,在中央台现场直播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上,我出了重大舞台失误———《对花枪》耍枪的时候把枪掉了。演出结束我走下台,觉得转播室到化妆间那段距离怎么那么远。主持人周涛走过来安慰我:“慧琴没事儿,没事儿。”其实大家的反应都特别强烈,怎么团里的铁嗓子突然就失误了呢?我也受不了这个打击,现在这样说好像是在开脱找借口,其实我是演出当天刚从外地赶回北京,还水土不服发了烧。可以说这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痛”。我觉得这么多年的积累,付出,成绩全没了,简直无地自容。从那次失败走出来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京剧演员很怕这种失误,无形的压力会一直笼罩着你。在这时候,是靳学斌帮我冷静下来,给我讲道理,分析失败原因,他说客观条件不是决定因素,还是我本身有问题,帮我反省了很久。在一年以后的人民大会堂的一次现场直播的演出中,我又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和感觉,和高玉倩、刘长瑜两位老师合作了《红灯记》。
梨园名家端午竞风流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战友京剧团将集中各流派翘楚聚首世纪剧院,重现“端午佳节,梨园飘香”的京剧名家名段荟萃胜景,晚会由五部折子戏组成,体现出“唱”、“打”竞风流的特色。开场戏《白蛇传·盗仙草》一折是刀马旦武戏代表作,这出与“端午节”关系最为密切的戏舞台表演虚实结合,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姐一将展现其如流星闪电的舞台绝技“踢花枪”。《吕布与貂蝉·小宴》及《群英会·壮别》两折戏是叶派小生代表作,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叶派再传弟子靳学斌,老少两代表演艺术家将尽展叶派“心与神会、五子登科”的八字精髓。饰演貂蝉的黄涛虽然年轻,却颇得梅派神韵。青年武生魏建海,将在《界牌关》中饰演罗通,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戏于一身,表演一串串高难度功夫。《状元媒》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京剧旦角声腔艺术中的经典。张派青衣张萍饰演的柴郡主十分到位,而著名马派文武老生朱宝光甘当绿叶配戏饰演吕蒙正,靳学斌饰演八贤王,三个人的对手戏相映成趣。
家庭情况妻子:袁慧琴,35岁,老旦。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1978年考入湖北宜昌艺校。1987年考人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1990年毕业后留院参加实验剧团,1993年调入中国京剧院。拜李金泉为师。常演剧目有《李逵探母》、《罢宴》、《岳母刺字》、《对花枪》、《杨门女将》等。曾荣获全国现代戏汇演表演奖。
作品展示
新编京剧《杜十娘》,是对家喻户晓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爱情悲剧的全新演绎。剧作脱离了过去批判男子负心的传统主题,而从批判金钱对人性的异化,揭示社会上风行的拜金主义这两个方面着眼,去重新看待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李甲不再单纯是一个负心汉的形象,而是一个将物质欲望看得比真挚情感更重要的世俗小人。杜十娘的悲剧,主要也不再是因为李甲的负心和孙富的作恶其间,而是因为她对现实的天真幻想,因为社会世俗观念对她身份的永久轻视,同时也因为她所爱的人的情感因为利欲的介入而发生的变质。她的悲剧这样由个人性质上升到社会的层次。这是一个对原作的质的提升。
《杜十娘》演员表:
杜十娘——李海燕(二届研究生)、李甲——靳学斌(二届研究生)
孙富——董德光(一届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