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1924.12-),原名张士铭,祖籍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区),生于天津,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院著名武丑演员。
中文名: 张春华
别名: 张士铭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24年12月
职业: 京剧演员
主要成就: 叶派武丑的主要继承人
代表作品: 武丑戏《三岔口》、《盗银壶》、《打瓜园》
艺术经历
为家境所迫,年方10岁就正式到天津天华景稽古社科班学戏,工武丑、武生,得娄廷玉、丁秉春等传授,并得尚和玉指点。出科后,在京、津等地搭班。1943年春节,代叶盛章演出《时迁偷鸡》名噪津门,同年正式拜叶为师,赴京随富连成科班演出。同年,赴沪与贺玉钦同台合作。早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因其主演外国故事京剧《侠盗罗宾汉》而初露峥嵘。后来凭着他主演的《盗甲》、《酒丐》、《巧连环》等多出精彩剧目活跃在京、沪京剧舞台上,尤以白口脆快、开打火爆的高超技艺取胜。在所演的剧目中,张春华先生的表演十分注重遵循技艺为塑造人物服务这一宗旨,其中尤以擅长设计武打动作而最为驰名。
1946年与张云溪合作成立云华社。曾因腿伤一度辍演。1949年参加戏曲改进局京剧实验二团,后转入中国京剧院,与李和曾、张云溪、李洪春等长期同台合作。1951年与张云溪一起改编《三岔口》一剧,成为驰誉南北的优秀剧目。他还演出了《三打祝家庄》、《猎虎记》、《五鼠闹东京》等许多新编剧目,并向川剧名丑周企何学演了《秋江》,使其成为京剧保留剧目。1979年后,他仍坚持舞台演出,与李世济、张云溪等经常巡回演出于全国各地。1988年在全国新剧目会演中与天津青年京剧团合作主演新编剧目《草莽劫》。
艺术特点
他幼工扎实,技艺精湛,台风光彩照人,允文善武,是叶派武丑的主要继承人。
代表剧目
他的擅演剧目有武丑戏《三岔口》、《盗银壶》、《打瓜园》、《酒丐》、《盗甲》、《盗钩》、《盗戟》、《时迁偷鸡》、《三盗令》、《三盗九龙杯》、《铜网阵》《白泰宫》等;武生戏有《秋江》、《连环套》、《猎虎记》、《三打祝家庄》、《草莽劫》、《林冲夜奔》、《童林出世》、《江南剑侠传》、《石猴出世》、《闹天宫》、《闹龙宫》、《十八罗汉斗悟空》等;儿童戏有:《小放牛》、《沉香救母》;现代戏有:《节振国》、《喀隆湾》、移植美国电影《侠盗罗宾汉》。1957年与法国合拍电影《风筝》扮演片中的孙悟空。
获奖情况
1951年赴德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哑剧形式参赛,主演《三岔口》,获表演一等奖。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演员一等奖。
编辑本段艺术交流
1955年随中国艺术团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士、英国、南斯拉夫等国演出,轰动巴黎、罗马、伦敦等西欧城市。1978年随中国艺术团赴美国各大城市演出《秋江》一剧,受到美国广大观众欢迎。1987年赴英国卡迪夫,给来自世界各国的京剧爱好者讲授京剧表演艺术以及京剧武丑的艺术特点,并在伦敦高夫先生举办的东方古典艺术研讨会上演出了《秋江》与《借扇》,受到各国艺术家和新闻界知名人士的热烈欢迎。
艺术传人
他的弟子有孙绍东、骆焕友等。
主要纪事年表
1924年12月生于天津
1931年入天津华景稽古社科班工武丑、武生
1944年出科到北京寻求发展,后经梨园朋友牵线又拜著名京剧武丑表演艺术家叶盛章先生为师,继续深造,成为叶盛章先生的主要传人
1948年与张云溪先生合组云华社
1950年他还在京剧《三打祝家庄》、《江汉渔歌》中担任重要角色
1951年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在德国,以哑剧形式参赛,演出《三岔口》获一等奖
1952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
1955年随中国艺术团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士、英国、南斯拉夫等国演出,轰动巴黎、罗马、伦敦等西欧城市。
中国京剧院二团成立,张春华与张云溪、李宗义、云燕铭同为主要演员,他们先后联袂排演了《猎虎记》、《高亮赶水》、《九龙杯》、《三盗令》、《大破铜网阵》等一批优秀京剧剧目
1957年在与法国合拍电影《风筝》扮演片中的孙悟空
1978年随中国艺术团赴美国各大城市演出《秋江》一剧,受到美国广大观众欢迎
1987年赴英国卡迪夫,给来自世界各国的京剧爱好者讲授京剧表演艺术以及京剧武丑的艺术特点,并在伦敦高夫先生举办的东方古典艺术研讨会上演出了《秋江》与《借扇》,受到各国艺术家和新闻界知名人士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