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镇华 - 基本介绍
计镇华计镇华,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二届上海戏剧白玉兰主角奖得主。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昆曲班毕业,工老生。师承郑传鉴、倪传钺等名家。他的嗓音宏亮,表演上善于继承,敢于创造,舞台风度颇佳,享有“第一老生”之美誉,在拿手戏《血手记》、《十五贯》、《蔡文姬》、《钗头凤》、《烂柯山》、《新蝴蝶梦》、《扫松》、《弹词》、《寄子》等中都有出色独创的表演。他主演的《蔡文姬》荣获文化部表演奖。他多才多艺,能昆能京,是剧、影、视三栖演员,如电影《风流千古》,电视越剧《杜十娘》和京剧《孽缘记》、《游龙戏凤》等。
计镇华曾多次赴香港、台湾演出、讲学。又先后赴美、英、日、丹麦、瑞典等国家演出,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现为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计镇华 - 艺术历程
计镇华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次年转为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班学生。初随沈传芷习小生,后改学老生,师从郑传鉴、倪传钺。
1960年彩排学习《十五贯》饰况钟。1961年七月毕业,为戏校京昆实验剧团主要演员,参加该团以“上海青年京剧团”名义赴香港演出。1964年在上海青年京剧团主演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琼花》饰李玉和、洪常青。文化大革命期间调入京剧样板戏剧组。
1978年二月,上海昆剧团建立,主演建团公演剧目《十五贯》,《十五贯》为上海昆剧团於1983年首次赴港参加“第八届亚洲艺术节”的主要大戏;并於1990年参加北京“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演出。1978年饰《蔡文姬》之曹操,得著名导演杨村彬指导,并于1979年赴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献礼”演出此戏。1981年首届上海戏剧节,同时主演三出大戏,饰《钗头凤》之陆游、《唐太宗》之李世民、《烂柯山》之朱卖臣。1987年首次随团出访美国。同年主演由著名导演黄佐临指导的,根据莎士比亚悲剧《马克白》改编的《血手记》,出访英国、瑞典、丹麦,参加第四十一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贝尔法斯特戏剧节。1989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中国昆剧团赴港主演《烂柯山》、《浣纱记.寄子》等戏。
计镇华
1991年首次访日,主演《新蝴蝶梦》、《潘金莲》。1992年第四次赴港,演出《千忠戮.搜山打车》等。此后曾六次赴台湾演出与讲学。1993年赴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亚洲艺术节”演出《血手记》。
2001年获美国林肯文化中心的亚洲杰出艺人奖。根据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改编的昆剧《血手记》,主演麦克白一角,参加1987年英国第四十二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1993年新加坡第一届亚洲艺术节,均引起轰动;1991年至1993年,连续应邀至台湾演出《琵琶记·吃糠·遗嘱》,并作示范讲学,特别受到大、中学生的欢迎。
计镇华 - 艺术特色
《钗头凤》剧照计镇华扮相清秀刚正,嗓音苍劲雄沉,表演重视内心体验,唱念音色随人物感情予以变化,表演精练、准确、真实、美观、传神,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代表作有《烂柯山》、《钗头凤》、《长生殿·弹词》、《蔡文姬》等,还出演过电影及电视剧。曾赴世界各地参加艺术节及文化交流演出、讲学、授艺。历年来获得国内外各项戏剧大奖,包括中国戏剧第四届梅花奖,第二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等。昆曲大师俞振飞曾撰文赞誉:计镇华没有照拾别人牙慧,而是把多种艺术方法熔铸到他自己所具备的戏曲四功五法基础中,这是炉火纯青,是表演艺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表现,也是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由模仿式的继承发展成为创造的表现。
计镇华 - 个人轶事
计镇华为学生“封箱”让台
汤显祖的《邯郸梦》2005年被计镇华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次完整地搬上戏曲舞台。戏剧前辈刘厚生称这是昆剧舞台近年少见的以老生为主的好戏。
说起这部助他第三度夺冠之戏,计镇华感慨良多。《邯郸梦》以“黄粱一梦”的俗语为大家所熟知,作者借卢生大悲大喜之梦,来揭示人生百态和世情险恶。继莎剧改编《血手记》后,计镇华就一直打算排演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这最后一梦,谁知这一愿望的实现,居然历经13年。
计镇华有意让这一圆梦之作成为自己的封箱之作。他解释:“汤显祖是‘挖’不完的,虽然我想排的戏还有很多,但一茬茬的学生正在成长起来,如果我们在台上‘霸占’时间太长,对年轻演员的发展很不利。我要为学生们让出舞台来。”
他强调,昆剧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剧种,不是流行歌曲,不能完全迎合观众。此次改编,他们遵循“仿古不复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围绕似梦非梦的“梦”来激活舞台。他在戏中扮演的卢生,由青年穷书生演到耄耋老宰辅,不仅有老生本行的表演,还融合了小生、武生、小花脸等手段,并以性格化的细节充实程式。尤其是卢生临终前同高力士的戏,更使衰派老生的程式得以丰富和突破。
计镇华“三笑三哭”见功力
梁谷音也是计镇华的舞台“老搭档”。梁谷音总说:“和计镇华同台我是既喜欢,又害怕。喜欢他艺术上灵性和悟性特别强,一到台上就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能感染舞台上的其他演员,带动别人与他一同入戏,获得一份艺术创作的享受。怕的是他气势压人,分分秒秒,点滴不让,对方稍稍不注意就会有空隙。因此与计镇华演戏真有种生死搏斗的感觉,特别累,但也特别过瘾!”
在长期的合作中,计镇华与梁谷音常演的《烂柯山·逼休》一折戏里,计镇华扮演的朱买臣“三笑三哭”就可圈可点。不耐清贫的妻子崔氏逼朱买臣写休书,一逼时,朱买臣半信半疑,脸上浮起尴尬的笑;二逼时,朱买臣得知妻子并非开玩笑,脸上现出苦恼人的笑;三逼时,朱买臣已觉难挽回,强作镇定,脸上皮笑肉不笑,是只恨没有地缝可钻的难堪的笑。等到妻已去、室已空,朱买臣昏厥醒来,满心酸楚,嘴上喃喃自语“不许哭”,眼泪却不听指令落下来,此一哭;掩门后看见休书,欲哭无泪,此二哭;待到瞥见那夫妻常年对坐的一对桌椅时,感叹物是人非,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空有满腹才学,却连自己的老婆也养不活、留不住,想到此,一切心理防线整体崩溃,这才有了双甩水袖、忘情失魂、心碎魄落的伏案嚎啕,此为极具震撼力的三哭。从驾重若轻的三笑到三哭,计镇华的表演于不同层次中见出人物的情感节奏和心境落差。
计镇华 - 活动年表
1987年,农历丁卯年: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2001年12月16日,农历辛巳年十一月初二日: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闭幕
2003年3月2日,农历癸未年正月三十日:陈少云拜周少麟为师
2005年7月,农历乙酉年:首套以昆曲艺术为主题的传记类专题片DVD《寻梦半世纪》发行
2006年6月1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五日:六代沪剧演员录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祝晚会
2006年7月6日,农历丙戌年六月十一日,14时:纪念沈传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第一场
2007年10月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三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一场 ?
2007年10月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六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二、三场 ?
2007年11月20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十一日,19时30分:吴群2007年越剧专场第一场
2007年1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二十日:言慧珠表演艺术教学成果研讨展演大型京昆演唱会暨开幕式举行 ?
2007年12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二十日,13时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2月29日演出
2008年4月3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七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08年4月3日演出
2008年5月6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初二日:上海昆剧团团庆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一天
2008年5月10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初六日:上海昆剧团团庆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