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
武汉电视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从事电视剧创作20余年,共拍摄电视剧三百五十集。
主要作品:《西部警察》、《铁血警魂》、《我是警察》、《车间主任》、《至高利益》、《较量》、《江山》、《儿科医生》、《儒商》等电视剧,很多作品作为央视重点剧推出,多次获得电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等大奖。
1975年,巴特尔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修连环画,后留校任教。
1984年,巴特尔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期间,邂逅正在北京拍片的胡大楚。谈吐中,他的“诗意和才情”打动了胡大楚,1985年被作为专业人才引进到武汉电视台。
从此,画连环画的巴特尔扛起了摄像机。他说,绘画与摄像都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相通的,新职业让他有了“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感觉。
巴特尔打小就喜欢影视,城东城西到处“赶场子”。文革时,没多的片子看,只有一遍一遍地看阿尔巴尼亚电影,从头到尾他眼皮子眨都不眨。
他有一半的蒙古族血统,性格刚毅、执着,有“拼命三郎”之称。《西部警察》选外景地时,剧组内争论不休。巴特尔一声不吭,在《中国地图》上找颜色最黄的地方一点:“就是这儿了!”他说,地方越荒凉,自然条件越恶劣,越能体现人骨子里的东西,拍的片子才真正有感染力。
他选中的是甘肃酒泉,有着一望无际的荒原和风沙。拍摄期间,巴特尔靠冷馒头、白开水对付一日三餐,洗澡没地方,胡子也蓄得老长。
巴特尔长年在外拍片,经常是生了病挂着吊瓶到拍摄现场。他妻子说,难得呆在家里也从不闲着,忙着他的剧本。有年春节,从阴历二十八到大年初六,巴特尔关门修改剧本,足足在书桌上趴了7天。
人们可能不会刻意去记一个导演的名字,但不会忘记这些脍炙人口的优秀电视剧:
——长篇电视剧《儒商》,展现了我国知识分子如何在商海里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艰难历程;
——短剧《taxi’518》,关注小人物命运,呼唤人间真情;
——长篇电视剧《西部警察》,讲述大西北那片粗犷而平实的土地上,一群人民警察朴素而又可歌可泣的故事;
——长篇电视剧《车间主任》,塑造出一群有血有肉的工人形象,表现了改革中的脊梁精神;
——长篇电视剧《至高利益》、《江山》,告诉人们最可怕的腐败不是金钱的腐败,而是心灵的腐败……
流畅、朴素、深刻,是影评人士常常用来评价巴特尔作品的词语。“我不过分渲染欢乐,也不过分表现苦难,我只是真实表现人的生存状态。”巴特尔认为,这样的作品其实最有力量。
有人称巴特尔是主旋律导演,他的作品“紧扣恢宏的主旋律,弹奏着时代最强音”。巴特尔说,他在写人性、刻画人性,宣扬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东西。如果说是主旋律,他认为积极、健康的应该就是主旋律。18年来,巴特尔共参加拍摄了近400集电视剧,执导了其中380多部集,4次获“飞天奖”,3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个人被评为全国“首届百佳德艺双馨电视工作者”,并获得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这是我省在全国电视界所获得的个人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