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陕西蒲城人。中国军事将领,西安事变的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
生平
杨虎城在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24年杨虎城经孙中山亲自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他还积极参与了对北洋军阀政府的讨伐。1928年,在国民党清党之时,杨虎城反而启用了大量共产党在自己军中担任要职,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创始人魏野畴和南汉宸等人都是他的密友,杨虎城还提出了加入中共的要求,希望“能做第二个贺龙”,将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中共上海中央对此予以批准 1928年,经过中共党组织批准后,杨虎城同中共党员谢葆真在皖北太和县结婚。1930年后,杨虎城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讨逆军第十七路总指挥,驻防陕西,后兼任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33年后,经过长征的红军先后到达川陕地区。
西安事变
1935年,蒋中正调张学良的东北军“剿共”,西安出现了以张学良为首的“剿匪总部”、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安绥靖公署”和邵力子为主席的陕西省政府三种势力并存的局面,西安市的军事控制权掌握在杨虎城手中。1935年秋,中共令南汉宸派人向杨虎城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同年十二月,中共又派汪锋对杨虎城及西北军将领做工作。一九三六年春王炳南奉中共指派专从德国回国去做争取杨虎城的工作并成为杨虎城的幕僚。中共逐渐与担任“剿共”任务的杨虎城和张学良结为以“争取联蒋抗日”为目标的被称为“秘密三角军事联盟”的关系。
1936年12月蒋中正来到西安,目的是进一步部署和监督“剿共”计划。但杨虎城和张学良联合发动“兵谏”,扣留蒋中正等多名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张杨对蒋提出“停止一切内战准备抗日”、“改组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和容纳抗日分子”、“释放政治犯”等8项政治主张,史称西安事变。在宋美龄、周恩来等多方协调下,蒋中正旋即被释放,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关于西安事变的评价历来有很大争议。当时有舆论对西安事变表示拥护,但也有一些舆论对此强烈反对——例如北平的胡适当时对此评论说:“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有以绑架肩负国家和民族安危的元首来爱国的吗?”闻一多在课堂上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国家绝不容许你们破坏!领袖绝不容许你们妄加伤害!”。汪精卫在得知事变消息后立刻从欧洲返国准备接管国民政府。中共党史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确是建立全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关键;国民党方面认为:西安事变打乱了中国剿匪的规划,后果极为恶劣。
遇害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失去了对西北军的控制,被迫去欧洲“出国考察”,他在外国继续批评国民政府。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在国外多次致电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937年12月他回国准备抗日时,却和秘书、家人一起在南昌被软禁。此后一直被关押达12年。其间,杨虎城的小女儿出生,妻谢葆贞病死。1949年,李宗仁下令释放他,但是命令并未被施行。1949年9月6日,国军弃守重庆前夕,在毛人凤的直接命令下,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葬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