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宝刚,男,1955年7月7日生,北京人。1984年至今,任职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现为国家二级导演。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编导系88-90级干专班学习毕业。在1990年担任电视剧《渴望》导播,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特别奖。
赵宝刚和当今活跃在影视界的导演们有显赫的经历大不相同。1955年,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小学毕业后,因为历史原因结束了赵宝刚继续读书的希望。16岁当了翻砂工,但是在沉重的劳动之余他是个“文艺积极分子”。他回忆说:“我找青艺的老师学过话剧,到工人文化宫练过美声,年年参加厂里的文艺汇演,还毛遂自荐参加北影的一部科教片的拍摄。我现在还记得这部片子,叫《我得了肺结核》。”1980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培训班向社会招生,赵宝刚顺利考上了。这时,正赶上林汝为导演拍摄《四世同堂》。第一次试镜,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宝刚就对林导说:“我什么都能演。”他的狂妄得罪了导演,赵宝刚笑称:“当时我只是个业余演员。林导直率地对我说,‘李雪健都不敢说他能演,你敢说!’于是扔给我剧本,晾了我两个月才正式定下让我演。”对于自己的演技,赵宝刚至今还是相当自信,他毫不客气地评价新版“瑞丰”没有他当年的风采:“我演得可比他好,就算他演得好,我也不能说他演得有我好。总之先入为主,这也是翻拍剧无法逾越的原因。”
24年后,赵宝刚重回《四世同堂》,一开始他感到十分“不习惯”。不习惯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化妆;不习惯换戏服;不习惯背台词;还不习惯演完了仍得等着;更不习惯的是没有主动性,一切听从导演安排。于是拍着拍着,赵宝刚的导演瘾又上来了,“剧本拿在手中,脑海里全是分镜头;对手演员感觉不对,我就想上去捯斥。”幸好导演汪俊是他的铁哥们,面子给足由着他来,经常导演喊“过”,赵宝刚喊“停”。他总觉得自己演的不是心里所想的,“譬如拍一场活埋戏,我鼻子耳朵里全是沙,但效果不太好,汪俊却不忍重拍,我主动要求再来一遍。”他相当得意地说,“我当演员很敬业的。”演了几个月后,赵宝刚逐渐找回当演员的感觉,也开始享受起演员的“悠闲”,“当演员挺好,多轻松,让等着咱就等着,我开始愿意等着,看导演忙活。”虽然已“重出江湖”,但赵宝刚断言自己不会有太多片约:“人家认为你导演忙,没有人来找我拍戏,戏瘾来了,今后我就只能在自己的戏里兼顾一个小角色。”再过戏瘾的赵宝刚还有个期望,“如果再过20年我还健在,就要演祈老爷子。”
1991年担任电视剧《渴望》导播
1992年开始独立执导《编辑部的故事》
1993年导演《皇城根》
1994年导演《过把瘾》
1995年导演《东边日出西边雨》
1996年导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1997年导演《无雪的冬天》
1998年导演《永不瞑目》
2000年导演《像雾像雨又像风》
1972年至1984年,北京钢厂工人。
1984年至今,任职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现为国家二级导演。
1990年担任电视剧《渴望》导播(50集),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长篇电视连续剧特别奖,获得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获首届北京电视艺术“春燕杯”,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1991年开始独立执导《编辑部的故事》(25集),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二等奖,获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获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获第一届优秀喜剧片奖。
1992年导演《皇城根儿》(30集)。
1994年导演《过把瘾》(8集),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45周年佳作奖,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飞天奖”,中篇电视连续剧三等奖,获第十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连续剧奖,获第四届北京电视艺术“春燕奖”优秀电视连续剧奖,获华北地区第七届电视艺术“舞龙奖”《神泉杯》中篇连续剧一等奖。
1995年导演《东边日出西边雨》(20集),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佳作奖,获第五届北京电视艺术“春燕杯”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1996年导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0集)。
1997年导演《无雪的冬天》(21集)。
1998年导演《永不瞑目》(27集),荣获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连续剧奖。
2000年导演《像雾像雨又像风》(30集)。
2001年监制《浮华背后》(25集)。
2002年导演《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23集)。
2003年导演《别了,温哥华》(22集)。
2003年总监制《沧海百年》(36集)。
2004年导演《录像带》(19集)。
2005年导演《给我一支烟》(20集)。
曾经的赵宝刚,为了祁瑞丰,硬将自己100多斤的苗条身子再往下减了10斤。拍一场进门时需要肩膀撞到门的戏,反反复复七八次,最后肩膀都瘀青了。在新版拍摄中,赵宝刚同样保持了100%的敬业精神。在剧中,有一场冠晓荷因为肚子疼误被日本军人当作瘟疫拉去活埋“消菌”。这一场戏是冠晓荷生命的尽头,是这个荒诞人物的荒诞谢幕。在京郊王佐拍摄基地,剧组挖下了三米多深的活人坑。身穿白色防毒服的“日本军人”正抬起“冠晓荷”的手脚,要将他往下扔。进组不到半个月的赵宝刚化了惨不忍睹的妆: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脸上身上都有伤痕,眼神涣散。当众人把他往坑里放时,他不小心跌入坑中,摔伤了腿,至今伤痕未退,真的差点被活埋了。赵宝刚并不太多提及自己受伤的事,他说:“我演戏不是最专业的,还不敬业点怎么行啊!”
久未演戏的赵宝刚认为台词是他另一个问题。本来就常常忘词的他在面对香港演员元秋时,对方的粤语更让他“反应迟钝”。由于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根本就找不到接话的点。情急之下,赵宝刚就把元秋的台词也全部背下来。勤奋敬业可见一斑。
为了让自己更贴近冠晓荷的形象,赵宝刚还曾经特意设计想给自己粘出“单眼皮”。他觉得冠晓荷就是旧时那种丹凤眼的美男子,单眼皮带点招桃花的意思,也暗示了他的多情。而略带含蓄和心机的感觉也很符合人物性格。但是粘单眼皮的药水让他眼皮过敏,为了不耽误拍摄进程,他只能放弃。观众们看到的也将是他原汁原味的双眼皮。
当初婉拒戏约时,赵宝刚曾经谈及对新版演员阵容的担忧:“黄磊比想象中小了一号,蒋勤勤太漂亮,少了些朴实无华”。真正融入剧组拍摄时,他的体会有了变化。他和黄磊对戏时,黄磊用眼神表达出了瑞宣“沉默的呐喊”,坚强、责任感、无奈和矛盾都被完整到位的诠释,赵宝刚称赞黄磊演出了瑞宣的灵魂,令他深受感动。而蒋勤勤在当了母亲以后,更散发出成熟的母性魅力,这种宽容柔和、坚韧勇敢就正是韵梅所需要的。元秋作为大赤包独一无二的人选,她的霸气极有威慑力。自己作为旁观者时的评价都被颠覆了,演员阵容令他更有信心。再加上更现代的拍摄手法,更出色的美术设计,相信新版《四世同堂》会聚拢超高人气,极具看点。
有人说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特别“捧人”,他自己也毫不谦虚地说:“我让无名的变知名,让知名的变著名。”从《过把瘾》开始,赵宝刚让王志文、陆毅、陈坤、佟大为等人纷纷坐上了国内一线男演员的位置。在赵导看来,演员的“鲜嫩感”最重要,他以《色|戒》为例,“《色|戒》火了,红了汤唯,梁朝伟已经很知名了,汤唯捡了大便宜!”
作为导演,赵宝刚的电视剧拍一部红一部。被问及最满意的作品,他称《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永不暝目》、《别了,温哥华》都是“得意之作”,而他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列为“之最”,“你现在再去看这部戏,仍旧不会觉得落后。”赵宝刚认为目前的电视市场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优秀作品越来越少,“近年来有很多选秀节目火了荧屏,也丰富了中国人的眼界,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审美观。但是我觉得这个作秀的时代快要结束了,2008年之后就基本上见不到了。”他还预言取而代之的将会是“话题时代”:“例如今年的《士兵突击》和《奋斗》,它是一个集体现象,会引发全民讨论。我的作品要过了三五年还在讨论和思考,这样就能起到推动社会的进步作用。话题作秀比明星作秀更有积极的意义。”
他扶持过的演员,赵宝刚见证了他们从一个羞涩新人到成名后的自我膨胀,再到开始成熟的全过程。 让他安心的要数王志文,“王志文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他把表演当成自己的工作和享受,成不成功跟他没关系。”而曾经因为阳光魅力打动赵宝刚的陆毅,在他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一个大男孩了,“他现在适合中青年的类型,这次我重拍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帮他转型。”
虽然陈坤与陆毅年龄相仿,但赵宝刚却称其还适合吃青春饭,而且还能吃个四五年,他解释:“陈坤个子矮,看上去显小,还想像不到他中年成熟的样子。”说到佟大为,赵宝刚直言:“这些年都没啥突破,即使是《奋斗》也没有让他改变表演方式。他应该接拍一些性格特征反差大一点的角色来演。”
赵宝刚能以谦逊和平静的心态对待各种意见反馈,或许他为人随和没有潜在的对手,他似乎不怀疑是否有人故意刁难他、报复他和恶心他。他心里显然清楚成败的原因,但他依然耐心地听取不同的声音。由于名气大,他也开始步入“总导演”行列。“总导演”在影视圈里通常是一个近乎虚设的位置,但靠这块金字招牌能够有效地拉到经济赞助。《爱的弯道》就是靠总导演赵宝刚解决的财源,于是,他也象征性地随剧组奔赴青岛外景地。
作为导演的赵宝刚在合作过的演员们心中是非常有威严的,即使他开玩笑的时候也是冷面笑匠。这次饰演冠晓荷,他一反常态的展现出嬉笑怒骂的一面。放下导演架子的他会不会有些权力丧失的“不平衡”呢?赵宝刚表示,汪俊对拍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支持他的艺术创新。自己本身就是导演,所以更容易配合导演的工作,绝对的服从导演指示。在演戏方面,自己是一柄有点儿生锈的老剑,需要导演来打磨。冠晓荷是个难度特别高的角色。他有官气,好面子;又是玩家,讲情趣,附风雅。戏里戏外,赵宝刚总爱虚心地请汪俊讲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