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祖康(1947年-),中国江苏宜兴人,南京大学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
- 1985年,沙祖康担任中国外交部国际司三秘,参加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
- 1993年7月,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的沙祖康临危受命,以中国政府代表、中方检查组负责人的身份处理“银河号事件”。美国由于没有在船上查出任何违禁物品,颜面尽失。
- 沙祖康在1995-1997年当上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副代表、裁军事务大使。
- 1997-2001年担任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
- 2001年-2006年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大使、代表。
- 2006年2月,沙祖康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
沙祖康夫人刘谨凤是他在南大外语系时的同学,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韩国釜山总领事等职。
- 1 风格
- 2 “好五倍”的言论
- 3 参考
- 4 相关网站
|
风格
沙祖康在外交界拥有直率的铁嘴风格。1995年-1997年之间,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最关键的时期。对于这个条约的最后通过,中国代表团出力良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曾特意表扬过沙祖康在条约谈判中立下的汗马功劳。裁军谈判带给沙祖康的几乎都是愉快的记忆。后来,回忆起当年的谈判,他坦言自己“从来没有输过,没有挫折”。他在外交学院发表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要赢你就赢定了,要不你把我尸体抬出去。所有的谈判,都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语气中自信满满。另外据黄文雄在其著作宣称引用1996年8月5日《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沙祖康表示过:“中国原则上遵守不率先使用核子武器的国际共识,但针对台湾除外。”不过并没有证据可证明该报曾如此报道。
2003年世界卫生大会期间,台湾地方政府第七度试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该提案受到中国代表团的坚决反对,而美国、日本与欧盟则表态支持,在会员国激烈辩论后,由大会宣布不将台湾入会申请案排入议程。旁观席上的台湾立法委员李明宪高喊抗议被警卫架出场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官员和台湾记者由于立场不同,在会场外发生了口角。台湾记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官员喊:“你们听到台湾2300万人的需要吗?”,而沙祖康回应:“早就给拒绝了!没听到大会做的决定吗?谁理你们?”[1][2]
据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报道,中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大使沙祖康2006年8月17日接受该机构记者的采访。在谈到美国布什政府对中国增加军事预算表示担心时,沙祖康说:“美国的军费占全世界军费总额的一半,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6倍或5倍,为什么要指责中国?美国最好闭嘴并保持安静。这样最好!”他提高了嗓音进一步指出,“美国认为对他们自己怎样好就怎样做,这是美国的主权。但是不要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中国好的。”。在提到“假如台湾在美国支持下宣布独立中国作何反应”时,沙祖康说:“台湾不管在谁支持下,从宣布独立的那一刻起,中国(大陆)就没有其他选择了。我们将使用我国政府能够使用的一切手段,自行解决问题。任何人对此不要心存任何幻想,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解决问题。” 沙祖康还说:“这并不是说台湾有多大的问题,但对于中国,一寸领土比生命更有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永远不会退缩。”
中国外交部的干部大多是翻译出身,因为我们对语言太过重视。当一个翻译成长为一个大使之后,一个常有的缺陷是,他们往往缺少一个大国大使应该有的气势,另外,也许是习惯了翻译别人的话,很多人自己不会讲话,没有思想,没有主意。相比这些人,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不过,从老沙的各种发言来看,他也存在着中国官员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台湾问题、日本问题和中美关系的认识缺乏应有的深度,往往用简单的对错、黑白逻辑来看问题。而且,自己的民族主义很强,却不能够理解别人的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自己的自我意识和民族主义在上升,却难以理解别的族群也在上升的自我意识和民族主义;自己的国力上升了,腰杆子硬了,却不能容忍别人因为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产生的戒备和敏感。
有些人认为,沙祖康这种敢于说话的性格,有利于中国维护自身利益。也有人认为,沙祖康不够儒雅的作风,不适合代表一个国家,不适合作为大使出现。
“好五倍”的言论
据中新网(2004年)4月17日电报道,沙祖康说,“我公开讲过,中国今天的人权状况就比美国的人权状况要好,中国人口比美国多五倍,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讲,我们问题至少应该比美国多五倍,那才说明我们人权状况和美国一样。但现实是,我们目前人权状况比美国的好,说明中国人权至少比美国好五倍。我在大会上讲这话引起会场上哄堂大笑,大家都鼓掌,也可以看出美国不得人心,他们把人权问题高度政治化,为本国政治服务,把人权问题作为工具,做法很不得人心。”
参考
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