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同荣 |
---|
民主进步党全国不分区立法委员 2008年2月1日─2012年1月31日 |
---|
性别: | 男 |
---|
政党: | 民主进步党 |
---|
籍贯: | 台湾嘉义 |
---|
出生: | 1935年6月13日 (1935-06-13) 学历 |
---|
|
经历 |
---|
|
蔡同荣(1935年6月13日-),台湾的政治人物、资深立法委员,是台湾独立与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动者。现任民进党不分区立委。
- 1 早年简介
- 2 推动公投
- 3 民视公司
- 4 竞选主席
- 5 评价
- 6 重要著作
- 7 和蔡同荣相关的学术研究
- 8 相关条目
- 9 第七届立法委员任期出席纪录
- 10 相关网站
|
早年简介
蔡同荣出生于台湾嘉义县布袋镇的新塭。其父亲是嘉义县第一届、第二届议员,蔡同荣自台南一中毕业后,考取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后转入台大法律系就读。在台大就读期间,曾经以第一位非中国国民党籍学生当选台大代联会主席。1958年大学毕业后服兵役,役毕后与张灿鍙、侯荣邦、陈荣成等人发起关子岭会议,讨论有关推翻中国国民党与台湾独立问题。蔡同荣于1960年赴美留学后,也因此被列入黑名单,二十馀年无法回台。之后,获得美国田纳西大学政治学硕士,并于1969年取得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任教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在美国期间,蔡同荣于1966年与陈以德、张灿鍙、罗福全等人成立全美台湾独立联盟,1970年1月组成台湾独立建国联盟,蔡同荣也担任首任主席,1982年组成的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上,蔡同荣也担任会长,之后出任执行长。蔡同荣在美期间,曾经为台湾争取到与其他国家同样每年享有二万名移民的配额,并且要求美国关切台湾民主与人权的状况。
推动公投
1990年,蔡同荣以“奔丧”名义返台,之后于台湾顺利设籍,并组成公民投票促进会,表示将推动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公共事务以及住民自决,以圣火长跑、游行、绝食静坐等方式号召民众加入、以推动台湾独立;也因为蔡同荣推动公民投票不遗余力,而有“蔡公投”的称号。1992年蔡同荣接受民主进步党提名参选嘉义市立法委员并当选,但1995年在同选区与中国国民党提名的萧万长角逐立委时落选;1997年蔡同荣于嘉义市立法委员补选中当选,之后于1998年、2001年与2004年获得连任。在2008年起任民进党不分区立委。
民视公司
- 蔡同荣致力于打破当时党政军势力垄断无线电视台的情况,于是募资筹组民间全民电视公司。
- 1997年6月11日,民视开播,蔡同荣出任民视董事长。
- 2002年,民主进步党立法院党团“阳光媒体小组”提出媒体公共化修法方向,并要求政党与政治人物皆退出媒体经营;但因蔡同荣等立委要求将政治人物排除在外,导致党团被迫妥协折衷,只由罗文嘉、李文忠等党团成员连署提案。
- 蔡同荣等立委反对政治人物退出媒体的主要理由,是强调“民视对民进党贡献很大”;若要蔡同荣辞去民视董事长,反而会影响民进党的长期发展。他们又认为,目前台湾媒体“大中国意识”倾向极为严重,需要“本土派”媒体继续为台湾发声,因此蔡同荣不宜退出民视经营。
- 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管中祥质疑:“如果蔡同荣真要与‘统派媒体’相抗,以追求台湾多元的声音,就该放弃‘政媒两栖’理念或利益,转而支持至少在目前能够体现免除政党控制、(且能呈现)台湾多元文化的公共媒体。这不也是阿扁总统对台湾有利的政策吗?”(〈蔡同荣的抉择〉,2003年2月13日《台湾立报》)
- 2003年8月,在“党政军退出媒体经营”的诉求下,蔡同荣正式辞去民视董事长职务,由田再庭继任。
- 2008年3月,蔡同荣只看民视的新闻,从不看民视的连续剧,“哪有立委有时间坐在那边两小时看连续剧啦!”[1]
竞选主席
2005年底因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中大败,主席苏贞昌决定辞职。民进党宣布举行补选,蔡同荣与翁金珠及游锡堃角逐。结果由游锡堃当选主席。
2008年4月,蔡同荣再度表态参选党主席,但在5月12日宣布退出竞选,转而支持辜宽敏。选举结果最终由另一位对手蔡英文取胜。
评价
- 管中祥说:“虽然蔡董(蔡同荣)过去都以‘本土派需要有媒体’的说法做为‘自己并非恋栈权位’的借口,并突显自己是个具有理想情操的道德者与先行者;然而有理想的台湾人并非只有蔡同荣,有能力经营坚持‘本土’媒体的亦非只有蔡同荣一人。这样的说法不但自我膨风,将蔡委员搞得像是凡人无法取代的救世主,甚至也没把其他有理想的台湾人放在眼里。……蔡董如果真有理想、使命,考量媒介中的多元发声,那么就该从自己开始,放弃既有利益,寻求相对公平的公共媒体环境,不该在烂苹果的政媒两栖暧昧中流连与搅和,更不该和其他贪慕政媒两栖的权位者一起比烂,否则蔡同荣将是台湾媒体改革的一块大石头。”(〈蔡董,请自我了结〉,2002年6月12日《台湾立报》)
- 姚人多说:“他(蔡同荣)宣称,之所以至今仍不肯辞去民视董事长的原因,是为了不让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份;也就是说,老话一句,他是为了全体台湾人的利益着想:在今日台湾内部统派媒体势力嚣张的情况下,他位居民视董事长犹如中流砥柱、一柱擎天;有了他,民视便可以在一群不本土化的电子媒体中除妖斩魔、端正视听。这是一种自我放大,把自己放大成巨人,彷佛世界少了他便会从此往不同的方向运转。”(〈蔡同荣与绿巨人〉,2003年6月)
- 2006年民主进步党主席补选期间,候选人翁金珠在政见发表会上说:就算蔡同荣已经不再是民视董事长,只要蔡同荣向民视说要调阅民视新闻的资料带,民视就会立即调出资料带给蔡同荣看,所以蔡同荣回家以后不必担心看不到自己在电视上的表现。言下之意,是暗讽蔡同荣虽然已经辞去民视董事长的职位,但是在民视仍有影响力,并没有完全退出民视的经营,依然可以透过民视来包装自己的形象。
重要著作
- Chai, Trong R. 1969. Professionals in Communist China: 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______. 1975. Professionals in China: 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 Tokyo: New Citizens Pub. Co.
- ______. 1976. Taiwan for the Taiwanes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s. In The Taiwan Issue: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November 6, 1975, edited by Jack F. Williams, 79-84. East Lansing: Asian Studies Center,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 ______. 1977a.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Obituary Notices on Mao Tse-tu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41 : 475-87.
- ______. 1977b. Who Controls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Asia Quarterly 2: 143-62.
- ______. 1978. Chinese Leaders' Support for Hua Kuo-feng: A Content Analysis. Asia Quarterly , no. 3: 189-208.
-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