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争,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冰心出生后7个月时,就随全家搬迁到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之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涟,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即今北京市第166中学)。
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青年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之后所写的《斯文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间,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1年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对人生的感悟和自然四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繁星》《春水》等。
美国留学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后二人相爱。
任教清华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结婚成家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3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伍尔夫进行了交谈,她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吴平吴冰三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之一。
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相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新中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尼亚、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进“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合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
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
二次创作高潮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之心,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
1992年12月24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会长,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动。
鹤年仙逝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因一生正好度过一个世纪,后被人称为“世纪老人”。
母亲,杨福慈,福州人,书香门第。
大弟,谢冰涵(又名冰仲)(1906年-1944年)。
二弟,谢冰杰(又名冰叔)(1908年-1986年),著名化工专家。
三弟,谢冰楫(又名冰季)(1910年-1984年),作家,海事专业教授。
丈夫,吴文藻,1929年与他结婚,育有一子两女。
长子吴平(原名宗生,1931年-)。
长女吴冰(原名宗远,1935年-)。
次女吴青(原名宗黎,1937年-)。
在巴金的书柜里,珍藏着厚厚的八卷本《冰心全集》以及她的散文集、童话集等。冰心称巴金总是“老弟”,这种非亲缘又胜过亲缘的关系,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越发浓厚。
早年的巴金比较孤独,他说是在冰心的作品中找到温暖和母爱的。巴金生前曾说,他离开四川老家的那年夏天,和弟弟一起读冰心的《繁星》,学着做小诗。年少时,他跟着冰心爱星星,爱大海;成年后,冰心不仅仅是她的大姐,更是他的精神支柱。曾经巴金被疾病折磨得想搁笔了,但他看到冰心仍在写,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笔来了”。巴金曾在文章中表示:“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
冰心年长萧乾10岁,在萧乾的眼中是“坚强而敏锐”的。巴金和冰心相识于30年代,而萧乾和冰心则在20年代就称“姐”道“弟”了。冰心的弟弟谢为楫是萧乾少年时的同窗学友,放学后萧乾常常连家也不回,就跟着谢为楫到位于老北京中剪子巷的“谢家大院”去玩耍,慢慢地也就和为楫的姐姐谢婉莹(冰心原名)熟了,也跟着为楫喊她为“大姐”,这样,一喊就喊了八十来年。而原名“萧秉乾”的萧乾因为谐音,一直被冰心昵称为“小饼干”,后来便被冰心的女儿吴青称为“饼干舅舅”,即使到了九十高龄,一旦见面后告别,冰心仍然要亲吻“小弟弟”萧乾的额头。
但也有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成就赫然者,特别是一些女性不但不把林氏放在眼里,还对此予以嘲讽。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种种现象和问题。而林徽因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李健吾说,林徽因与冰心之间“她们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冰心的小说《太太的客厅》发表后,引起平津乃至全国文化界的高度关注。作品中,无论是“我们的太太”,还是诗人、哲学家、外国的风流寡妇,都有一种明显的虚伪、虚荣与虚幻的鲜明色彩。冰心以温婉伴着调侃的笔调,对此做了深刻的讽刺与抨击。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0,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指点我吧,我的朋友!我是横海的燕子,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奖项名称: 冰心文学奖
创办时间:创办于1990年
主办单位:冰心奖组委会
奖介绍:
冰心奖创立于1990年,是由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倡导,并得到国内外文学、出版等各界人士支持。由最初的单一儿童图书奖,发展为包括图书、新作、艺术等奖项的综合性大奖,目的在于鼓励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发现、培养新作者,支持和鼓励儿童艺术普及教育的发展。它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分为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艺术奖、冰心摄影文学奖4个奖项,全世界华文文章都参与评比,获奖者遍布全世界。
写字行为系冰心的孙子吴山所为。吴山的朋友表示,吴山父母离婚官司打了6年,母亲重病父亲都不曾看望,迫于无奈,只能在奶奶冰心的纪念碑上写字,试图引起社会关注。
冰心夫妇雕像于2002年建成,为著名雕塑家张得蒂女士作品,虽不属于文物但也是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由于技术问题雕塑纪念园不敢私自将油漆擦去,以免留下痕迹,所以只能用雨布保护起来。园区向相关部门汇报,协商如何处理。
1900年,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原名谢婉莹。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父亲谢葆璋(镜如)时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舰副舰长。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8岁开始偷偷地写小说。
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1913年,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1914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20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21年,由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诗集《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7月,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撰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29日开始刊登。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8月,赴美国留学。
1926年,5月,通讯集《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6月,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得硕士学位。离美回国。9月,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
1929年,6月15日与吴文藻结婚。
1930年,任教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生长子宗生(吴平)。诗《我劝你》、《惊爱如同一阵风》先后刊于《北斗》创刊号和第二期。
1932年,33岁,北新书局出版《冰心全集》(分《冰心小说集》、《冰心诗集》、《冰心散文集》三卷),她为全集写了自序。
转年,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5年,生长女宗远(吴冰)。北新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
1936年,10月1日,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二十一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1937年,生次女宗黎(吴青)。
1938年,暑期离开北平,9月到达昆明市。
1941年,迁居重庆郊区歌乐山。开始以“男士”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关于女人》,共九篇。3月15日,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三届理事。
1943年,开明书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说集、散文集、诗集三卷)。
1945年2月22日,全国文化界进步人士在《新华日报》(重庆版)上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冰心在“进言”上签了名。
1946年,到日本东京。1951年,全家回到中国。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她为选集写了《自序》。
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译作《印度童话集》。四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1957年,《中国少年报》发表短篇小说《小桔灯》。
1958年3月11日,开始撰写《再寄小读者》,到1960年,共写21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6年,受到抄家、批斗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1973年,参加中日友好协会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
1978年,开始撰写《三寄小读者》通讯,刊于《儿童时代》,至1980年2月,共发表通讯10篇。
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1982年,《灯光》《为〈东方少年〉创刊而写》,刊《光明日报》。
1982年《空巢》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1985年,发表《关于男人》系列。
1987年11月14日与1988年6月30日,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我请求》、《我感谢》,呼吁提高教师地位。
1986年,为宋庆龄基金会捐款1万元。此后几年,又数次向福建家乡、安徽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
1995年,被黎巴嫩授予国家级勋章。
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