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太平天国最早期诸王 | ||
---|---|---|
北王 韦昌辉 | ||
西王 萧朝贵 | 天王 洪秀全 | 东王 杨秀清 |
南王 冯云山 | ||
翼王:石达开 |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别名亚达,清军叫他石敢当,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首封之五王之一,为翼王,称五千岁。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朝中官员推举石达开执掌政务,但天王洪秀全开始对石达开猜疑,引致石在1857年带领大量太平军脱离天王,独自发展。此后数年间石达开转战至四川。终于兵败降清,凌迟处死。
|
石达开早年在家务农,后加入拜上帝会,称天父第七子。
1851年拜上帝会于金田起兵后,石达开领左军主将。同年12月,在永安被封为翼王,其后屡立战功。1853年西征开始后,石达开被派到安徽主持当地政务。他认为当时未有足够条件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定下的土地改革,于是在当地推行“照旧交粮纳税”,仍准地主向佃农收取田租,再由政府向地主征税,史称“安庆改制”,此制度后来扩至其它占领区。因为政府纵容佃农抗租,地主收租不易,佃农的负担得以减轻。1855年1至2月,石达开在湖口及九江两役大破湘军水师,敌方主帅曾国藩投水自杀,为部下所救。同年下半年石达开向江西进攻,在数月内除南昌外几乎攻占江西全省。
清咸丰六年(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石达开因责备北王韦昌辉滥杀而遭韦昌辉杀死留在天京的家属,石逃出城外后召集军队讨伐韦昌辉。在韦昌辉被杀后,石达开在天京奉洪秀全命辅政。洪秀全此时开始提防石达开,任用其兄洪仁发和洪仁达牵制他。石达开日益不安,于1857年从天京出走到安庆,一路上太平军相从者如云。洪秀全这时曾经撤去洪氏兄弟王爵以挽留石达开,不为石接受。后来石达开领兵到江西,1858年经浙江到福建,再到江西,1859年入湖南,攻宝庆府(今邵阳市)不克,南下广西。
石达开虽然不再听从天京当局的命令,不过天京当局把他的出走视为远征而不是分裂。
石达开有意攻取四川作为根据地,可是许多部下希望返回天京,不愿意再跟随他西征,一些部队开始离开他。1860年,部将彭大顺、朱衣点等人劝石达开返回天京,石不听,彭大顺、吉庆元、朱衣点及多位将领决定率领所部向天京出发。这些部队脱离石达开后,有些成功通过清军控制区返回天京一带会合太平军本部,有些则在半途被清军打散。彭大顺在途中战死,吉庆元、朱衣点与部队约20万人在1861年到达江西会合本部。
在大批部队离开后,石达开在广西招兵数万人,在1861年率十万之众北上湘西,再经湖北进入川东。石达开在四川南部时,多次企图渡过长江北上,为清军所阻。石达开其后命赖裕新、李福猷分兵北上及东进,以分散清军兵力。同治二年(1863年)初,石达开终于渡过金沙江。石达开担心大路有清军防守,取冕宁小路向北前进,亲率数万人在5月到达大渡河边,因王娘生子,于是下令全军犒赏休养三日,错过了渡河时机。当地西番族土千户王应元在松林河拆桥防河,清军亦到达大渡河北岸布防,加上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数丈”,石军强渡失败。石军欲西渡松林河,又被王应元击退,石军的退路也被土司岭承恩带兵攻占。石达开部队在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附近)进退无路,被困二十余日,粮食将尽,多次突围也不成功,部队损失过半。6月13日,石达开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请降,愿“舍命以全三军”,清方将领伪称同意。石达开与部属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被押解到成都,审问时石“枭杰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词色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石达开与三位部属于6月25日在成都科甲巷被凌迟处死,曾仕和不堪痛楚,大喊大叫[1],石达开制止他说:“何遂不能忍此须臾?”曾遂闭口无言。石达开本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亦均默然无声,真奇男子也!”[2]石达开的降兵中,老弱及新加入者四千多人被遣散,剩下的二千人不久被杀。
石达开被认为是太平天国将领中最富有谋略的人。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则赞其为“绝代英物”。左宗棠说“石逆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所畏忌也”。
虽然不少诗文被传为石达开所作,惟《白龙洞诗刻》及《出走布告》可证以外,其余不能证明为石的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