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执信(1885年-1920年),中国近代革命家,理论家。原名大符,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是孙中山的笔杆子。
父亲朱埭诧做过张之洞等人的幕僚。1904年朱执信官费留学日本,并结识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兼书记。1906年回国,先后在广东高等学堂、政治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任教。1905年-1907年间,参与同改良派的大论战,发表《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等文,驳斥改良派的保皇论调。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参加“选锋”(敢死队),随黄兴攻打督署,失败后逃往香港。辛亥革命复后,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后任广东军务督办和广东核计院院长,遣散民军,整饬财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日本,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7年爆发护法运动,任广州大元帅府军事联络,并掌管机要文书,成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协助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一书。1920年9月1日,他冒死前往虎门调停桂军与东莞民军冲突,不幸被乱枪击中,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然而朱执信的突然过世,使得孙中山失去军事上一个重要依靠,使学习军事的蒋中正在孙中正面前地位不断提高。孙在给蒋的电文中提到“执信忽然殂逝,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而又过之。”蒋中正亦言,朱执信死后“吾师(指孙中山)并以执信之责任归诸中正。”
孙中山为了纪念他对民主革命的卓越贡献,以他的名字在广州市开办了执信中学。现有衣冠墓位于执信中学校内,每逢清明,都会有大量的师生校友前来悼念缅怀。其主坟位于广州市沙河顶,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古迹。
著有《朱执信文集》。
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