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1763年–1820年),字理堂,一字里堂,扬州府甘泉县(今扬州邗江黄玨县)人。以孟子及周易研究见着。
生平
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享年五十八,素有“通儒”之誉。
焦循之治学可分为三个时期:学算期、治《易》期、习《孟》期。 里堂承祖父之学,幼年好《易》。乾隆己亥(1779年),受教于刘墉(1719年–1804年),遍习他经。至二十五岁,友人顾超宗(1762年–1788年)以《梅氏丛书》相赠,里堂遂转治天文历算之学。
由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六年(1801年)间,焦循相继完成多部算学著作。嘉庆元年,里堂写成〈释轮〉、〈释椭〉、〈释弧〉三篇文章。翌年,著有《加减乘除释》八卷。两年后,成《天元一释》两卷,阐述南宋秦九韶的天元术和大衍术。嘉庆六年,再成《开方通释》。对于里堂天文历算之学,阮元(1764年–1849年)尝以“精意无不包,简而不遗,典而有则”誉之。此外,焦循亦兼习《礼经》,故除算学着述外,里堂尚著有《群经宫室图》两卷。
焦循四十岁以后,治学方向渐变,此乃其学术之第二阶段。于嘉庆七年(1802年),因会试不弟,遂潜心专研《易》学, 并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完成《易通释》十二卷。翌年,复提其要为《易图略》、《易章句》。后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取之与《易通释》合刊为《易学三书》。除《易》学著作外,里堂于嘉庆九年(1804年),尚仿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之体例,著有《论语通释》十二篇,以阐发《论语》忠恕之理。
《易学三书》既成,里堂即转治《孟子》,此亦为其学术之最终阶段。据焦廷琥(1781年–1821年)所述,里堂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二月,始撰《孟子正义》。在编撰的过程中,先编订《孟子长编》十四帙。后再就《长编》所录,损益增删而成《孟子正义》草稿三十卷。 惜里堂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病殁,故未及完成《孟子正义》之誊校工作。其后,焦廷琥续校《孟子正义》,但于道光元年(1821年)二月,亦以病终。最后,于道光五年(1825年),终由焦循之弟焦征将《孟子正义》付梓印行。
著作略目
- 《天元一释》两卷
- 《加减乘除释》八卷
- 《开方通释》
- 《群经宫室图》两卷
- 《论语通释》
- 《易通释》十二卷
- 《易图略》
- 《易章句》
- 《孟子正义》
- 《六经补疏》二十卷
- 《古文尚书辨》八卷
- 《毛诗物名释》二十卷等
- 《邗记》六卷
- 《北湖小志》六卷
- 《扬州府志》
- 《李翁医记》二卷
- 《沙疹吾验篇》一卷
- 《医说》一卷等
- 《雕菰集》二十四卷
- 《里堂诗集》八卷
- 《里堂词集》二卷
- 《仲轩词》一卷
- 《剧说》六卷
参考文献
- 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 何泽恒:《焦循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 陈居渊:《焦循儒学思想与易学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
- 赖贵三:《焦循年谱新编》,台北:里仁书局,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