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帮助]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内容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贴吧排名 | 推荐贴吧 | 本吧精华主题 | 本吧最热主题 | 最新主题 | 申请吧主 | 举报 |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首页 >熊氏家族 > 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人气指数:[ 11427 ]     
发表新主题 精华主题 申请斑竹 贴吧帮助 贴吧举报 →免费订阅[熊氏家族]贴吧!

如果您想有更多的贴吧功能
请赶快注册

热门话题
    有没有讨厌乒乓球..
    建议把大家姓氏“..
    对王俊凯的表白信
    麻烦取个谐音的英..
    我爱王俊凯
    给王诗龄的信
    我想取个与自己名..
    请不要把我们马姓..
    我是你的粉丝
    爱毛主席爷爷

热门贴吧
    郝氏家族
    邬氏家族
    卜氏家族
    黄氏家族
    尹氏家族
    祁氏家族
    贝氏家族
    伏氏家族
    万氏家族
    管氏家族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18 篇,   首页 [1] 末页
1 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来到这个吧的各位大大,
大家可以把大家知道的网络上的或是其它方式的资料留下。
方便我们共同把熊氏的资料找全。
作者:uname         2007/9/5 14:17:17    |  回复此帖子    
     
 
2 回复undefined楼:
    性熊的都是吃屎狗
作者:112.44.100.*         2017/4/22 9:43:26    |  回复此帖子    
     
 
3 回复8楼:
    我一世祖熊达(号东湖公)也是莆田人,966年乾德四年登进士后江西为官
作者:125.111.88.*         2016/5/23 14:37:10    |  回复此帖子    
     
 
4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大家好。我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的熊忠健 我们的字辈好像是 明同训先富 志忠孝为兴 朝廷清有维 永远万代新 有差不多的请联糸 qq2488837357
作者:175.153.93.*         2014/9/26 22:04:25    |  回复此帖子    
     
 
5 回复undefined楼:
     我也姓熊也是江西填湖广(嘛城孝感九里十三湾)下四川上云南,只听老辈说字辈:应,红,国,帝也许字同音有误,希望是同宗,我qq893445151
作者:219.128.31.*         2014/7/18 17:00:23    |  回复此帖子    
     
 
6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我也是江西填湖广(嘛城孝感)下四川上云南,听老辈说四川有词堂,我是熊应太(也许字有错)的后代,也是熊红金(也许字有错)的后代,熊国珍是我的祖辈,家谱字辈被火烧了,现家谱字辈不清,希望我们是同宗,我的qq893445151.
作者:219.128.31.*         2014/7/18 16:46:20    |  回复此帖子    
     
 
7 回复3楼:
    我是湖北枣阳的,祖籍是孝感的,我们熊家一直在找有关熊氏家谱很想到孝感认亲但不知怎样联络,还怕弄错了,有机会我一定会去孝感的。我们现在家谱是;万福来朝,吉庆高照。后面记不清了。。。。
作者:58.39.48.*         2014/6/3 21:17:35    |  回复此帖子    
     
 
8 回复1楼:
    我是湖北安陆的,听老人们讲我们的是,天开士之守在文新,后面我就不知道了,我现在是在字辈
作者:27.17.98.*         2014/4/10 14:58:38    |  回复此帖子    
     
 
9 回复1楼:
    我是湖北孝感孝昌县熊氏家族.族谱不祥!QQ273256652!
作者:14.29.125.*         2014/1/7 22:48:33    |  回复此帖子    
     
 
10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我是广东汕头熊氏,因族谱遗失,现想重新排编族谱,因创祖先祖是从福建莆田来的,需要寻找福建莆田熊氏的家族,以了解落实族谱排编!谢谢!
作者:14.18.242.*         2013/12/14 11:00:31    |  回复此帖子    
     
 
11 回复8楼:
    wo 我是熊氏家族的一员
作者:121.237.248.*         2011/12/27 14:32:18    |  回复此帖子    
     
 
12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FACE=黑体]文字[/FACE] [SIZE=5]文字[/SIZE] [COLOR=#A52A2A]文字[/COLOR]我是姓熊清银来自贵州的啊
作者:14.221.51.*         2011/11/10 22:37:12    |  回复此帖子    
     
 
13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典故;熊执易,江西豫章(南昌)人,唐户部郎中.熊执易赴举,行次潼关。秋霖月余,滞于逆旅。俄闻邻店有一士,吁嗟数次。执易潜问之,曰:“前尧山令樊泽,举制科,至此,马毙囊空,莫能自进。”执易造焉,遽辍所乘马,倒囊济之。执易其年罢举,泽明年登科。(出《摭言》) 熊执易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走到潼关,秋雨连绵下了一个多月,无法行走,滞留在旅店里。他忽然听到隔壁房间有一个男子连声叹气,熊执易走过去询问。那个人说:“我是前尧山县令叫樊泽,去京城赴皇帝亲自在殿廷的考试。走到这里,马死了,口袋里的钱也花光了,没有办法继续前进。”熊执易回到自己的房间,将自己所骑的马和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送给樊泽。执易当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樊泽及时赶到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
作者:119.123.119.*         2011/9/18 13:27:09    |  回复此帖子    
     
 
14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历史:熊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八。相传黄帝在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县)这个地方建都,因而称为有熊氏,他的后人中便有以熊为姓氏的。相传帝颛项有个后代叫鬻熊,博学多识,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周成王时,追封前代功臣的后代,于是,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到荆山一带(今湖北西部),建立了荆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市)。春秋时期,荆国迁都至郢,改国号为楚。而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一直是强国之一。楚王的子孙中就有以多以熊为姓氏。
作者:58.45.4.*         2011/6/11 14:01:08    |  回复此帖子    
     
 
15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如今,熊姓分布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二。
作者:58.45.4.*         2011/6/11 13:58:52    |  回复此帖子    
     
 
16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浙江:馀姚姚江熊氏宗谱十八卷、常山新村熊氏宗谱三卷、常山熊氏宗谱五卷 江西:南昌豫章熊氏九修族谱(卷数不清)、宜丰熊氏秀翁植下支谱不分卷、罐山熊氏八修族谱首二卷(卷数不清) 河南:光山熊氏族谱四卷 湖北:孝感熊氏宗谱、天门熊氏宗谱(卷数不清)、天门竞陵熊氏宗谱、新洲熊氏宗谱二十二卷首四卷、新洲熊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新洲熊氏宗谱十六卷、新洲熊氏宗谱十卷、新洲熊氏宗谱四卷、新洲熊氏宗谱六卷首四卷、新洲熊胡氏宗谱四十卷首八卷、新洲熊氏宗谱四十三卷 湖南:长沙熊氏三修族谱首一卷(卷数不清)、宁乡熊氏三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湘潭中湘熊氏宗谱十四卷、湘潭中湘射埠熊氏六修支谱十八卷、湘乡熊氏四修族谱十七卷、湘乡北门熊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湘阴罗湘熊氏三修宗谱(卷数不清)、益阳熊氏续修族谱九卷、沅江熊氏三修族谱(卷数不清) 四川:遂宁熊氏族谱不分卷、蒲江县大兴乡熊氏族谱不分卷
作者:58.45.4.*         2011/6/11 13:58:05    |  回复此帖子    
     
 
17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熊姓来源 熊姓起源 出自芈姓。据《世本》所载,周成王(一说康王)封熊铎于楚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子孙以熊为氏
作者:121.35.140.*         2010/2/15 2:18:09    |  回复此帖子    
     
 
18 回复:把大家知道的有关熊氏的网络资料写下。。
    中国熊姓网 http://www.zgxiong.com/ 欢迎宗亲。
作者:202.98.131.*         2008/12/23 11:20:30    |  回复此帖子    
     
 
19 回复1楼:
    熊桴(?—1571年),字元乘,鄂州市公友人。熊桴自幼禀性刚峭,勤奋好学。有一次夜读于西山古寺中,看见月光下一只斑斓大虎正虎视耽耽地蹲在门口,熊桴便起身怒喝一声:“我熊元乘当为忠孝而死,安能充尔之腹!”这一声吼震响空山,老虎惊得忙垂首而走。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熊桴考中进士,后出任太仓知州,他改革库役诸费,整治使民为奸、兴学劝士,该地很快兴旺起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进犯太仓,熊桴率军御敌,亲自在城楼上指挥,巧妙地与敌周旋,终于迫使敌军退走。翌年,倭寇从水路进犯,熊桴以铁齿扁木置于水中,扎伤其泅水之敌,斩首俘获倭寇数百余人,遂解太仓之危。同年熊桴调任苏州府同知,晋升为按察佥事、苏松兵备道。此后熊桴转战沿海,在吴地二十年,先后与倭寇作战30余次,斩敌3400余人。还先后兴建了崇明、福山等五城,并疏通了四地水渠,使吴地百姓深受其利,当地人们为他修祠立碑,以寄托怀念。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熊桴出任云南参政,平定了地方土司的叛乱,后调陕西按察使,旋被参劾,调山东参政,因治理大运河有功,又恢复按察官职,并晋升为正二品。后调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东。在广东,熊桴减免鱼、盐税赋,实行保甲团练,制造战舰160余艘。后又在惠州决战中,斩寇1500余人,并生擒日酋。隆庆五年(1571年),熊桴病故于军旅之中。朝廷赞其“以死勤事”,追封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其遗体被乡人接回安葬于县东之五丈港处。西山曾修建“伏虎楼”以纪念他。 熊桴生前还著有《诗选》、《镜湖集》、《水陆事宜》、《抗粤疏议》等书。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漆园、逸翁,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年)1885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四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人。晚年号漆园老人,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首义后参加光复黄州,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1968年5月23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熊十力有二女一子:长女幼光,在北京航空学院退休,次女是再光,现在上海居住。其子,曾就读西南联大,后在上海船舶研究所任职,已去世。其子有二子二女,两女孩名分别为"原"、"儒"。而二子各育一女,命名又为"明心"、"明宗";也是后辈对老人的纪念。据说其曾孙女熊明心是上海复旦哲学系硕士生。现免试推荐去德国了。  熊赐履(1635-1709),清代大臣、学者。字敬修,一字青岳。孝感人。别号愚斋,现孝感市闵集乡人,世籍南昌。明洪武中,有熊邦显者,以熊为楚姓,江汉郧鄂间乃祖宗故壤,遂占籍孝感,是为熊氏迁楚之始祖。孝感,本名孝昌,故学者亦有称赐履为“孝昌先生”者。顺治十五年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检讨,迁任国子监司业,进弘文院侍读,以直言论事著称于时。康熙初,他疏陈时弊,为权臣教拜所忌。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又上书论政,指出政有积习,国存隐忧,又为敖拜所忌。九年,升为国史院学士,改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十四年,清圣祖嘉称他的才干,迁官内阁学士,超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十五年,他因票拟(内阁接到奏章后,用小票写所拟批答,再由皇帝朱笔批出)有误而图隐瞒,被免官,寄居江宁。二十七年复起为礼部尚书,奉命往江南审讯疑狱后,调吏部。适值河督蕲辅请求豁免近河民田额赋,他奉命前往核实,奏免了高邮、山阴等三十县三千七百多顷的额赋。三十八年,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四任会试正考官,并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四十二年,辞去朝政机务,留京师充任顾问。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谥文端。治程朱理学,主张“默识笃行”,曾建议“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以加强思想统治。著有《经义斋集》十八卷、《闲道录》三卷、《学统》五十六卷、《学辨》、《学规》、《学余》、《下学堂札记》三卷、《澡修堂集》十六卷传于世。   孝感熊氏,乃地方大户。赐履之父祚延,字祈公,明朝生员,后主连奇书院讲席。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组织团练以资守御。崇祯十六年,农民军势力大炙,祚延死之。其事载于《湖广通志》和《大清一统志》。   熊赐履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一月初五日,其父遇难,赐履刚满8岁,其母李如柏博通经史,坚贞不屈,使熊氏遗孤得以保全。《湖广通志》载:“熊祚延妻李氏,孝感人。少娴书史,即知以礼律身。及筓归熊,以孝敬闻。值流寇起,土豪藉雠生乱,熊阖门遇害。氏抱幼子,匿荆棘中,母族拥以去。豪亦素闻其贤,不复追。长子适诣蒙师,均免于难,即大学士赐履也。氏痛不欲生,念夫亡子幼,忍死存孤,木棉长藿,手自经营,尝并日以食。而课子最严,日就外傅,夜共一灯,懈即挞而数之。母织子读,声常达旦。   熊赐履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授庶吉士。顺治十六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年,补弘文院侍读。六年,熊赐履完成了自己第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闲道录》。是年,熊赐履进呈在清初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万言疏》。该疏对清朝时政、特别是四大辅臣推行的种种政策提出尖锐批评,明确提出:治乱本原之地,“亦在乎朝廷而已”。要求少年皇帝加强儒学修养,以程朱理学为清廷“敷政出治之本”。正是这道奏疏,使康熙皇帝对熊赐履刮目相看。七年,授秘书院侍读学士。八年,康熙帝清除鳌拜集团,此后,熊赐履政治地位迅速上升。九年,擢国史院学士。旋复内阁,另设翰林院,熊赐履为掌院学士。康熙十二年,清廷决定撤藩,熊赐履对此不以为然,告诫康熙帝:“国家方太平,以无事为福,道在休养绥定而已。今无故徙数十万安居乐业之众,移置穷荒不毛之墟,仓促逼迫,势逐刑驱,未有不生怼怨,众怒不可激。一夫称乱,所至瓦解,前事如此,可勿戒与”。   事实证明,熊赐履关于撤藩必反的估计是正确的。“三藩之乱”爆发后,熊赐履积极协助清廷平定叛乱,曾代拟《宣谕云贵等处官民敕》。   十四年,康熙帝以熊赐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升武英殿大学士。然而,次年熊赐履即以嚼签案罢归。   熊赐履之罢官,正值三藩之乱,时“楚氛未靖”。熊赐履乃迁居江宁城北之莲花桥,后又移居溪西之清凉台。此后十余年,熊赐履“疴卧荒江,罕与世接”,“十年来未尝离清凉一步”。寓居江宁期间,以其昔日为官清廉,家无积蓄,故熊赐履生活十分艰难,“和蕨羹,啖虾菜”,“寒素自持,与儒生等”。尝对徐乾学说: “仆近状无可为知己道者。昨年薄田无收,老弱数十口并枵腹僵卧,无以异于沟中瘠。目前青黄不接,数米而炊,杂以野菜,亦聊以免死。”然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熊赐履仍潜心于理学研究。自称:“仆在江宁八年矣。六代烟云,了无所得,惟收拾遗书数万卷,日夕翻阅不暇。又此间士习浮靡,春花秋月,常在歌船舞榭间,仆不能与之征逐,惟独坐江楼而已”《学统》、《下学堂札记》、《朴园迩语》等著作均在江宁完成,可以说,熊赐履的基本学术体系形成于江宁隐居时期。   康熙二十七年,清廷以礼部尚书起熊赐履于家,旋因母丧,南归。二十九年复授礼部尚书,三十年入都,三十一年调吏部尚书,三十八年授东阁大学士,充《平定朔漠方略》和《明史》总裁官。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刚满68岁不久的熊赐履以“年迫古稀”乞休,康熙帝令以原官解任,仍食俸留京师以备顾问。四十五年回到江宁。四十八年八月卒,谥“文端”。 熊汝霖(?~1648),字雨殷,今周巷镇熊家村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福建同安知县。任内曾率兵渡海,在厦门击败荷兰殖民者。   崇祯十四年,升任户科给事中。时明王朝已近崩溃,朝政日益腐败。熊汝霖屡屡上书谏诤,猛烈抨击朝政。崇祯帝借故将他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科举考试时验卷的小官员。   1644年,即崇祯十七年,也是清顺治元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建立起大清王朝。是年五月,逃难到南京的明朝皇族福王被拥立为小朝廷的新君,是为弘光政权。熊汝霖官复原职,不久转吏科。他不改秉性,针对大臣“争夸定策、罔计复仇”,指出:“犹盗已入室,奴且哄庭,主人俯首听之,天下事有济乎?”但见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热衷于收受贿赂,排斥异己,结党行私,争夺权势;昏聩的弘光皇帝成天躲在深宫里纵情声色,熊汝霖悲怆地离开南京。次年五月,弘光政权便在清军的打击下覆灭了。   1645年闰六月,熊汝霖联合孙嘉绩在余姚县城起兵反清,迎鲁王监国于绍兴,会师于钱塘江,升佥都御史,督师江防,屡战不胜。熊汝霖认为“江面迎攻甚难,不如间道入内地为攻心策”,于是率领一千多人至海宁,招募兵员,万人响应,号称“熊军”。擢升兵部尚书,随即又授东阁大学士。   1646年六月初,由于防守钱塘江的明军武将大多拥军自守,致使全线崩溃。熊汝霖随从鲁王由海路退到福建。翌年加太子太傅。这时,福建各州县不少已降附清朝。熊汝霖在长垣集合军队,分路出击,一度收复3府1州27县,重新打开局面。   1648年(顺治五年)正月,鲁王驻闽安镇,郑彩擅权骄悍不法。熊汝霖屡次仗义执言,郑彩恨之入骨,竟然将熊汝霖及其幼子在琅琦投入海中杀害。   一代名臣、抗清义军首领,竟然枉死于内部斗争之中,而鲁王却不敢惩办拥有重兵的郑彩,因此更加丧失军心民心,抗清力量严重削弱。不到半年,鲁王政权在福建的控制地区全部丧失。 熊孺登,进贤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熊孺登,钟陵人,登进士第。元和中,终藩镇从事。诗一卷。
作者:219.139.41.*         2008/10/14 1:56:09    |  回复此帖子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18 篇,   首页 [1] 末页 加入收藏夹
回复帖子
标  题: *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插入图片 插入代码 引用内容 背景音乐 flash动画 Real Player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
内  容: *
图  片: 教您外部贴图
验证码: 请在左边输入看不清,双击一下
52.91.255.225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页面执行时间:26,853,080.000毫秒
  ©2006 Uname.cn 设逸名网为首页 贴吧协议  意见建议  鄂ICP备05015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