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帮助]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内容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贴吧排名 | 推荐贴吧 | 本吧精华主题 | 本吧最热主题 | 最新主题 | 申请吧主 | 举报 |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首页 >姚氏家族 > 姚氏父子与《梁书》、《陈书》  
人气指数:[ 4294 ]     
发表新主题 精华主题 申请斑竹 贴吧帮助 贴吧举报 →免费订阅[姚氏家族]贴吧!

如果您想有更多的贴吧功能
请赶快注册

热门话题
    有没有讨厌乒乓球..
    建议把大家姓氏“..
    对王俊凯的表白信
    麻烦取个谐音的英..
    我爱王俊凯
    给王诗龄的信
    我想取个与自己名..
    请不要把我们马姓..
    我是你的粉丝
    爱毛主席爷爷

热门贴吧
    郝氏家族
    邬氏家族
    卜氏家族
    黄氏家族
    尹氏家族
    祁氏家族
    贝氏家族
    伏氏家族
    万氏家族
    管氏家族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0 篇,   首页 [1] 末页
1 姚氏父子与《梁书》、《陈书》
    姚氏父子与《梁书》、《陈书》述南朝时期史事的“正史”——《宋书》和《南齐书》,都成书于梁朝;《梁书》和《陈书》,则都是姚思廉在唐朝初年撰成的。 


《梁书》、《陈书》虽然完成于姚思廉之手,但这两部书的编撰工作却是从他父亲姚察时就开始了。 


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先后在梁、陈、隋三朝做官,参与修史工作。他在陈朝时,开始撰梁、陈二史,未成。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他又奉诏继续撰梁、陈二史。据说,姚察“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至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聚,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在门阀风气很盛的南北朝时期,史学家的这种学识和修养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姚察终于未能完成梁、陈二史,就在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去世了。临终之前,他告诫儿子思廉一定要“续成其志”。 


姚思廉(557-637年),字简之;一说“本名简,以字行”。唐朝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历仕陈、隋,唐三朝。少年时代,他跟随父亲学习《汉书》,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从梁、陈至唐初,《汉书》学很流行,出现了一些研究《汉书》的大家。姚思廉跟着父亲学习《汉书》,正是当时学术风气的一个反映,这对他后来的史学事业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姚察死后三年,他上表陈述父亲的遗志,隋炀帝特意下诏准许他继续撰写梁、陈二史。隋朝是禁止私人修史的,所以姚思廉要续成父志,也必须得到皇家的批准。后因他又受命参与别的撰述工作,所以终隋之世也没有撰成梁、陈二史。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李渊根据史臣令狐德棻的建议,诏群臣撰写北魏、北齐、北周、隋、梁、陈六代史,姚思廉奉命参与撰写陈史。但这次修史工作由于人事的迅速变动和组织工作方面的经验不足,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直到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重新下达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的任务,姚思廉一人独力承担梁、陈二史的编撰工作。为什么唐高祖时要修六代史,唐太宗时只命修五代史呢?因为唐太宗时史臣们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北魏的历史已经有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和隋代魏澹所撰《魏书》,它们都很详备,没有必要重修了。唐太宗采纳了史臣们的意见,只命重修五代史。七年后,即贞观十年(636年),五代史同时撰成。姚思廉撰《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六卷,终于实现了他父亲的遗志。这一年,他八十岁。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姚思廉的史学事业,除了撰成《梁书》和《陈书》而外,他还是唐初第一个撰述本朝国史的人。刘知几说他在贞观初年撰纪传体国史,“粗成三十卷”。成为唐代撰述国史的先声。当代人称赞姚思廉的人品和史学是:“志苦精勤,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 


《梁书》和《陈书》经过姚氏父子两代相传,跨越三个皇朝,先后五次奉诏撰写,用了五、六十年时间才最后撰成。修史之难,于此可见一斑。 


《梁书》包含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
作者:uname         2007/9/5 11:55:24    |  回复此帖子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0 篇,   首页 [1] 末页 加入收藏夹
回复帖子
标  题: *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插入图片 插入代码 引用内容 背景音乐 flash动画 Real Player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
内  容: *
图  片: 教您外部贴图
验证码: 请在左边输入看不清,双击一下
3.236.171.68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页面执行时间:77,677,480.000毫秒
  ©2006 Uname.cn 设逸名网为首页 贴吧协议  意见建议  鄂ICP备05015700号